汛期临近,为全面提升防汛抢险能力,扬州市近期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双训行动,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科技赋能新模式,为2025年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 锻造精兵
4月1日至3日,扬州市2025年度市县防汛抢险队伍人员培训班在省防汛抢险训练中心举办。本次培训班由扬州市水利局组织,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与省防汛抢险训练中心负责培训教学,来自扬州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心、城市河道管理处、长江运河管理处及各区县水务站、水利施工企业等单位的110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为期三天的培训班,创新采用“分组轮训+场景模拟”模式。培训内容既包括水文气象基础知识、防汛抢险作业安全、巡堤查险和处置方法等理论课程,又重点针对渗水、管涌、漏洞、漫溢、滑坡等五大常见险情开展专项实操培训。
参训学员分为五个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教官带队,依次完成开挖导渗沟抢护、土袋围井抢护、软帘前堵抢护等6项高难度科目。训练中,教官全程指导,指出问题并纠正,通过即时考核检验学员技能掌握度。训练结束后,总教练员进行讲评,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抢险处置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训采取市县队伍混编组训方式,从而建立统一作战标准,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防汛共同体,是扬州市落实全省防汛备汛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基层防汛“资源散、能力弱、联动难”的关键一招。
科技赋能 水陆空协同
4月15日,一场现代化防汛设备操作实战演练在长江岸畔瓜洲泵站拉开帷幕。此次演练由扬州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心与长江运河管理处联合组织,旨在检验设备性能与操作规范,优化现有操作流程,提升应急抢险队伍的专业技能与协作水平。
演练现场集结了一系列先进的防汛装备。3000型移动排涝泵车、500KW移动电源车、皮卡式移动抢险泵车等排水供电设备,冲锋舟、喷水组合式防汛抢险舟、水上救援机器人、飞翼救援机器人等水上救援力量,抛投六旋翼无人机、应急照明无人机、四旋翼无人机等“空中奇兵”,共同构建起坚固的立体化防汛科技防线。
本次演练设置多个实战环节,全方位检验防汛抢险能力。模拟泵站设备运行异常,抢险人员迅速安装和操作大流量排水泵,开展应急排涝;模拟泵站主电源失效,抢险人员及时启用移动电源车,为关键设备提供应急供电;模拟夜间抢险场景,应急照明无人机照亮抢险现场,六旋翼无人机精准抛投救援物资;模拟恶劣天气无人机受限,救援机器人上阵营救落水人员;模拟人员受困,冲锋舟和喷水组合式防汛抢险舟迅速反应实施救援,展现科技赋能的强大优势。
双训驱动 成效显著
“双训”行动既是对防汛工作的全面检验,更是提升防汛能力的重要契机。在人员素质方面,历经三天高强度特训,市县两级抢险队伍实现从理论到实战的能力跃升,为筑牢防汛“安全堤”注入硬核力量;在防汛设备方面,通过实战演练,抢险人员的操作熟练度显著提高,更新完善的设备操作手册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水利应急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协作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扬州将以此次“双训”为起点,持续完善培训机制,推动市县防汛预案、装备、数据“三统一”,持续完善科学化、专业化的防汛应急体系,推动防汛抢险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纵深发展,筑牢守护群众生命财产的“铜墙铁壁”。
供稿:扬州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史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