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委书记调研水利工作
发布日期:2025-02-14 15:27:42 浏览次数:

2月11日,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专题调研水利工作。他强调,水是泰州最丰裕的自然禀赋、最灵动的生态要素、最鲜明的文化符号。治泰必先治水,兴泰必先兴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以建设幸福河湖为引领,以实现以水兴产、以水润城、以水彰文、人水和谐为目标,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让幸福水城可观可感、触手可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提供坚实水支撑。

引江河南起长江,北接新通扬运河,是我省三大跨流域调水线路之一,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个引江口门。引江河高港枢纽主要承担江水东引北调、抽排里下河涝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航运发展的功能,是我省沿江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之一。在引江河高港枢纽,姜冬冬认真听取南水北调、防旱排涝等功能介绍,并察看枢纽运行情况。他强调,水利工程肩负着兴水利、除水害的重大使命,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科学做好引水调水工作,继续当好江水东引北调“桥头堡”,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要更好服务地方发展,在确保防洪安全、发展航运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工程高质量运行助力泰州高质量发展。

河面波光粼粼,驳岸蜿蜒曲折。整治后的生产河焕然一新。生产河流经姜堰区及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河道治理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姜冬冬一行来到生产河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段,听取全市中小河流治理情况汇报。他指出,泰州市境内有两万多条河流,要治水,必须先理河。要抓好河流治理这件实事,结合泰州河网特点,遵循河流自然属性,科学推进治理工作,加强全过程长效管护,确保治理一条、见效一条。要抓好水网建设这件大事,积极对接国家、省级水网,统筹谋划泰州水网的“纲、目、结”,着力推进联网、补网、强链,加快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现代水网。

宽阔的湖面碧波荡漾,尽显里下河湿地风光。龙溪港位于姜堰、海陵两区境内,东接泰东河,西连卤汀河,属于历史形成的自然小湖荡,是里下河腹部地区重要的调蓄性湖泊,过去由于长期围垦基本丧失了调蓄滞洪作用。去年,龙溪港(海陵段)退圩还湖工程全面实施,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姜冬冬指出,“退圩”首先是要退心中圩,摒弃竭泽而渔的短视思维,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还湖”最终是要还湖于民,加快生态修复,优化湖泊形态,再现自然之美,发展涉水产业,让老百姓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凤城河风景区长岛枫叶岛建设工程,由长岛、枫叶岛、筒仓三个独立地块组成,总体定位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和凤城河景区旅游服务副中心,着力打造集教育启迪、互动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微度假胜地。在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后,姜冬冬指出,在泰州,水不仅是一种生态要素,还是一种文化符号,水脉就是文脉,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要用水脉串联文脉,以打造“双水绕城”的水系格局为切入点,把城河内外的文化景观连起来,让古老的盐税文化、吉祥文化、城河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气象。要以文脉赋能水脉,通过建设好、运营好长岛枫叶岛等载体,打通自然之水、文化之水向发展之水转化的通道,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泰州实践”。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恒新,副市长周小慧参加调研,副市长张坤参加相关活动。

供稿:泰州市水利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