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水利局:
你局《关于报请审批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工程(淮安区)初步设计的请示》(淮水基〔2013〕54号)及初步设计报告补充材料收悉。为进一步提高白马湖、宝应湖洼地圩区的排涝能力,促进该地方经济发展,省水利厅以苏水计〔2013〕92号《省水利厅关于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工程(淮安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继续实施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工程。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根据《淮河流域重点区域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实施方案》,同意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涵闸按自排10年一遇、挡洪20年一遇标准设计;泵站按抽排5年一遇标准设计。工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二、淮安区境内2012年度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新建11座涵闸,拆除重建8座涵闸;新建6座排涝泵站,拆除重建4座排涝泵站。
三、工程设计。基本同意所报初步设计。
同意选取五分站东闸、平河挡水闸涵、李邵七组涵闸1等作为涵闸典型设计。五分站东闸为开敞式平底板水闸,单孔净宽3米,下游翼墙采用八字扶壁式翼墙接一字扶壁式翼墙出水,上游翼墙采用钢筋砼U型槽,闸身顺水流向长9.5米,宽4.2米;底板顶高程3.8米(废黄河高程系,下同),闸顶高程7.5米,消力池顶高程3.3米,池长7米。河道底高程3.8米,海漫长10米。交通桥桥面净宽3.5米;工作桥及排架采用钢筋砼结构,上设启闭机房,闸门采用1扇铸铁闸门(3米×3米),配LQ-10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1台。平河挡水闸涵为单孔箱涵(1.5米×1.5米),洞身底板高程4.4米,洞长7米;上、下游翼墙采用钢筋砼U型槽。闸门采用1扇铸铁闸门(1.5米×1.5米),配LQ-3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李邵七组涵闸1为单孔2米×2米箱涵,洞底板高程4.7米,洞长8米;上、下游翼墙采用钢筋砼U型槽。闸门采用1扇铸铁闸门(2米×2米),配LQ-5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
同意选取泾姚河东站、八区排涝站、联盟泵站、新村南泵站等作为泵站典型设计。泾姚河东站为堤后式泵站,站身采湿室型结构,选用700ZLB-4.5水泵3台,配110千瓦电机。八区排涝站站身为钢筋混凝土湿室型结构,选用800ZLB-70水泵1台,配90千瓦电机。联盟泵站采用站洞结合布置,湿室型结构;选用600ZLB-160水泵1台,配45千瓦电机。新村南泵站为堤后式泵站,湿室型结构,选用20ZLB-70(低速)水泵1台,配30千瓦电机。
具体详见审查意见。
四、根据各建筑物具体情况,完善工程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
五、核定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工程(淮安区)初步设计概算为1715万元(详见附件1),其中省级补助70%,市县配套30%,投资计划另行下达。
施工图设计阶段请进一步优化设计,由你局组织审查,并报省厅备案。请你局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认真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认真做好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及时报送工程建设信息和有关报表,抓紧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程于明年年底全面完工。工程完工后,按照国家和水利部颁发的有关验收规程,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附件:1. 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工程(淮安区)初步设计概算审核表
2. 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工程(淮安区)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意见
江苏省水利厅
2013年12月25日
抄送: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淮安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江苏省水利厅办公室 2013年12月27日印发
附件1
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
工程(淮安区)初步设计概算审核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数量 |
上报投资 |
修正投资 |
审核投资 |
备 注 |
|
1 |
八区排涝泵站新建(1台800) |
1 |
112.00 |
112.00 |
106.96 |
|
|
2 |
泾姚河东站新建(3台700) |
1 |
332.34 |
332.34 |
321.23 |
|
|
3 |
联盟柴田泵站拆建(1台600) |
1 |
87.75 |
87.75 |
83.76 |
|
|
4 |
联盟泵站、刘圩泵站、大治河泵站 |
3 |
168.83 |
253.26 |
250.68 |
以联盟泵站为典型设计 |
|
5 |
新庄四组泵站、新庄五组泵站、新村南泵站 |
3 |
224.53 |
224.52 |
203.37 |
以新村南泵站为典型设计 |
|
6 |
朱庄泵站新建(1台500) |
1 |
144.85 |
72.42 |
68.31 |
|
|
7 |
新村南挡水闸、泾于闸、周马闸、东闸口闸、李邵七组涵闸1、李邵七组涵闸2 |
6 |
217.76 |
217.74 |
206.70 |
以李邵七组闸1为典型设计 |
|
8 |
星阳八组挡水闸、花园五组挡水闸、黄浦闸、林南闸、永东五中沟尾闸、永东六中沟尾闸、永东二中沟闸、李许一组闸、李许圩北闸 |
9 |
293.00 |
293.04 |
284.94 |
以李许圩北闸为典型设计 |
|
9 |
平河挡水闸、后管圩挡水闸 |
2 |
30.33 |
30.33 |
29.56 |
以平河挡水闸为典型设计 |
|
10 |
平林东挡水闸、五分站东闸工程 |
2 |
164.48 |
164.47 |
159.96 |
以五分站东闸为典型设计 |
|
11 |
合计 |
29 |
1775.88 |
1787.87 |
1715.47 |
|
附件2
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
工程(淮安区)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意见
一、工程的必要性
白马湖、宝应湖地区位于洪泽湖大堤以东、里运河以西、灌溉总渠以南、大汕子隔堤以北,涉及淮安市的淮安区、洪泽县、金湖县和扬州市的宝应县,总面积2000平方千米。特定的地形条件使得该地区历年汛期外洪内涝、因洪致涝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因湖泊调蓄面积减少,造成小雨小涝,大雨大涝,加之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项目区内主要涵闸等工程,大部分建于六、七十年代,原设计工程标准低,加上管理不到位,缺少正常的维修养护,经过长年运行使用,现状闸站老化、破损严重,多数工程带病运行,已严重影响排涝效益的正常发挥。
根据《淮河流域重点区域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实施方案》和《江苏省2007灾后水利重建重点洼地治理实施方案》,淮安市已实施了2006年度、2007年度、2007年灾后水利重建应急工程、2008年度、2009年度和2010年度工程,使该地区水利面貌得到很大改善,淮安区和金湖、洪泽二县白马湖、宝应湖区域共完成涵闸94座、泵站137座,批复总投资14769.9万元;共增加外排流量20立方米每秒(花河站),增加圩区排涝流量45.08立方米每秒,恢复圩区排涝流量84.98立方米每秒,使23个圩区87.12平方千米(白马湖20个、宝应湖3个)达到5年一遇以上设计标准,另外177.05平方千米圩区面积达到5年一遇以上设计标准。为进一步提高白马湖、宝应湖洼地圩区的排涝能力,省水利厅以苏水计〔2013〕92号对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工程(淮安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同意继续实施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工程。
二、工程水文
初步设计对工程区域概况、气象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圩区的暴雨、排模进行了复核计算,计算方法基本正确,基本满足本阶段设计深度要求。为圩区5年一遇抽排摸数为0.47立方米/秒/平方千米,10年一遇自排摸数为1.0立方米/秒/平方千米
三、工程地质
1.地质资料
初步设计对于平河挡水闸、李邵七组涵闸1、五分站东闸、泾姚河东站、联盟泵站、八区排涝站及新村南泵站等工程项目进行了地质勘探,钻孔数量和提供的地质资料基本查清相关工程的地层情况,基本满足本阶段典型设计要求,下阶段应补充其他拆(新)建涵闸、泵站工程地质勘探资料。
2.地质条件
工程区场地处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地貌类型属古泻湖堆积的滨湖堆积平原及湖滩地。土质为人工土、粘性土、砂类土等。基本同意初步设计关于地层土质的分析以及地质条件的评价,本工程除去个别建筑需作地基处理外,其余涵闸、泵站设计底板所处的土层均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3.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本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场地地震基本列度为Ⅵ度。
四、工程任务和规模
依据《江苏省2007年灾后水利重建重点洼地治理实施方案》,结合淮安区的安排计划,按照连片治理的原则,淮安区2012年度洼地治理工程主要任务是拆除重建、新建涵闸共19座,总排涝面积43.8平方千米,自排流量43.8立方米每秒;拆除重建、新建排涝泵站共10座,总排涝面积21平方千米,自排流量9.9立方米每秒,使治理后的圩区抽排达5年一遇,自排达10年一遇。
五、工程设计
1. 工程等级和标准
(1)工程等级
基本同意初步设计工程等级确定。拆(新)建涵闸均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拆(新)建泵站中,泾姚河东站工程规模为小(1)型,出水穿堤涵洞位于里运河西堤上建筑物级别为2级,其他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其余拆(新)建泵站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2)设计标准
初步设计确定的设计标准基本合适,具体如下:
防洪标准:建筑物挡洪按20年一遇设计。
排涝标准:泵站抽排规模按5年一遇设计,涵闸按自排10年一遇设计。
2. 涵闸工程计
(1)设计流量及特征水位
2012年度洼地治理工程拆、新建涵洞共计19座,其中新建涵洞11座,拆建涵闸8座。《初设》提出各涵闸设计排涝流量及特征水位基本合适,详见下表(废黄河高程,下同):
涵闸工程项目表
序号 |
乡镇 |
圩区 名称 |
涵闸名称 |
建设 性质 |
受益范围(km2) |
排涝设计流量(m3/s) |
上游 |
下游 |
挡洪水位(m) |
1 |
三堡 |
星阳圩 |
星阳八组挡水闸 |
新建 |
2.2 |
2.2 |
7.3 |
7.2 |
8.0 |
2 |
花园圩 |
花园五组挡水闸 |
新建 |
2.1 |
2.1 |
7.2 |
7.1 |
8.0 |
|
3 |
新村圩 |
新村南挡水闸 |
拆建 |
0.6 |
0.6 |
7 |
6.9 |
8.0 |
|
4 |
林集 |
平河圩 |
平河挡水闸 |
新建 |
1.2 |
1.2 |
6.2 |
6.1 |
/ |
5 |
平河圩 |
后管圩挡水闸 |
新建 |
1.2 |
1.2 |
6.5 |
6.4 |
/ |
|
6 |
双沟圩 |
平林东挡水闸 |
拆建 |
1.8 |
1.8 |
6.5 |
6.4 |
8.0 |
|
7 |
南闸 |
新兴泾于圩 |
泾于闸 |
拆建 |
4.1 |
4.1 |
7 |
6.9 |
8.0 |
8 |
林南圩 |
黄浦闸 |
新建 |
3.0 |
3.0 |
7 |
6.9 |
8.0 |
|
9 |
林南圩 |
林南闸 |
新建 |
3.0 |
3.0 |
7 |
6.9 |
8.0 |
|
10 |
周马圩 |
周马闸 |
拆建 |
1.0 |
1.0 |
7 |
6.9 |
8.0 |
|
11 |
白马湖堤 |
东闸口闸 |
拆建 |
3.0 |
3.0 |
7.0 |
6.9 |
8.0 |
|
12 |
范集 |
姚桥圩 |
永东五中沟尾闸 |
新建 |
1.0 |
1.0 |
7.5 |
7.4 |
8.0 |
13 |
姚桥圩 |
永东六中沟尾闸 |
新建 |
1.0 |
1.0 |
7.5 |
7.4 |
8.0 |
|
14 |
李邵圩 |
李邵七组涵闸1 |
拆建 |
0.8 |
0.8 |
6.9 |
6.8 |
/ |
|
15 |
李邵圩 |
李邵七组涵闸2 |
拆建 |
0.8 |
0.8 |
6.9 |
6.8 |
/ |
|
16 |
新朱圩 |
永东二中沟闸 |
新建 |
1.3 |
1.3 |
7.5 |
7.4 |
8.0 |
|
17 |
李许圩 |
李许一组闸 |
新建 |
0.9 |
0.9 |
6.5 |
6.4 |
/ |
|
18 |
李许圩 |
李许圩北闸 |
新建 |
0.8 |
0.8 |
6.5 |
6.4 |
/ |
|
19 |
白农 |
引河北堆 |
五分站东闸 |
拆建 |
8.0 |
8.0 |
6.5 |
6.4 |
/ |
合计 |
|
|
|
|
43.8 |
43.8 |
|
|
|
注:上游、下游水位均为孔径计算水位;挡洪水位为出口侧。
(2)工程布置与设计
基本同意《初设》对涵闸采用典型设计。其中平林东挡水闸采用五分站东闸为典型设计;后管圩当水闸采用平河挡水闸为典型设计;星阳八组挡水闸、花园五组挡水闸、新村南挡水闸、泾于闸、黄埔闸、林南闸、周马闸、东闸口闸、永东五中沟尾闸、永东六中沟尾闸、李邵七组涵闸2、永东二中沟闸、李许一组闸、李许圩北闸等涵闸采用李邵七组涵闸1为典型设计。
五分站东闸:为开敞式平底板水闸,单孔净宽3米,下游翼墙采用八字扶壁式翼墙接一字扶壁式翼墙出水,上游翼墙采用钢筋砼U型槽,闸身顺水流向长9.5米,宽4.2米;底板顶高程3.8米,闸顶高程7.5米,消力池顶高程3.3米,池长7米。河道底高程3.8米,海漫长10米。交通桥桥面净宽3.5米;工作桥及排架采用钢筋砼结构,上设启闭机房,闸门采用一扇3米×3米铸铁闸门,配LQ-10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
平河挡水闸涵:为单孔1.5米×1.5米箱涵,洞身底板高程4.4米,洞长7米;上、下游翼墙采用钢筋砼U型槽。闸门采用1.5米×1.5米铸铁闸门一扇,配LQ-3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
李邵七组涵闸1:为单孔2米×2米箱涵,洞底板高程4.7米,洞长8米;上、下游翼墙采用钢筋砼U型槽。闸门采用2米×2米铸铁闸门一扇,配LQ-50KN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
3. 泵站工程
(1)设计流量及特征水位
本次工程新建泵站6座、拆建泵站4座,合计10座。初步设计提出各泵站设计排涝流量及特征水位基本合适,详见下表:
泵站工程项目表
序号 |
乡镇 |
圩区名称 |
泵站名称 |
受益面积 |
建设 |
排涝流量 |
水位(m) |
|
进水池 |
出水池 |
|||||||
1 |
三堡 |
新庄圩 |
新庄四组泵站 |
1.1 |
拆建 |
0.52 |
5.2 |
6.2 |
2 |
新庄圩 |
新庄五组泵站 |
1.1 |
拆建 |
0.52 |
5.5 |
6.5 |
|
3 |
新村圩 |
新村南泵站 |
1.1 |
拆建 |
0.52 |
5.2 |
6.2 |
|
4 |
林集 |
袁庄圩 |
联盟柴田泵站 |
1.9 |
拆建 |
0.89 |
5 |
6.2 |
5 |
袁庄圩区 |
联盟泵站 |
1.9 |
新建 |
0.89 |
5 |
6.2 |
|
6 |
南闸 |
新兴泾于圩 |
泾姚河东站 |
6.4 |
新建 |
3.01 |
5 |
9 |
7 |
朱庄太平圩 |
朱庄泵站 |
0.7 |
新建 |
0.35 |
5 |
7 |
|
8 |
范集 |
李许圩 |
大治河泵站 |
1.8 |
新建 |
0.85 |
6 |
8 |
9 |
李许圩 |
刘圩泵站 |
1.8 |
新建 |
0.85 |
6.5 |
8.5 |
|
10 |
白农 |
引河北堤 |
八区排涝站 |
3.2 |
新建 |
1.50 |
5.3 |
6.5 |
合计 |
|
|
|
21.0 |
|
9.9 |
|
|
注:设计水位对应泵站净扬程
(2)工程布置与设计
基本同意泵站采用典型设计,其中大治河泵站、刘圩泵站采用联盟泵站典型设计,新庄四组泵站、新庄五组泵站、朱庄泵站采用新村南泵站典型设计,工程布置与设计具体如下:
泾姚河东站:为堤后式泵站,站身采湿室型结构,选用700ZLB-4.5水泵3台,配110千瓦电机。站底板顶高程为3.2米,叶轮中心安装高程4.2米,电机层楼板顶高程7米。泵室净宽为2.5米,总宽9.3米。水泵中心后壁距为1.2米,站身顺水流长为6.2米。出水池末端接2米×2米 钢筋砼箱涵,出水池后涵洞连接钢筋砼分水井;分水井位于出水侧河道中心线,分水井沿河道中心线设两扇铸铁闸门,各配一台LQ-50KN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分水井后接2米×2米 钢筋砼箱涵穿大运河堤,穿堤涵洞长40米,涵洞大运河侧出口设一扇铸铁闸门,配LQ-50KN手电两用动螺杆式启闭机。
八区排涝站:站身为钢筋混凝土湿室型结构,选用800ZLB-70水泵1台,配90kW电机。站身底板顶高程为3.3米,叶轮中心安装高程4.3米,电机层楼板顶高程8米。泵室净宽为2.5米,总宽3.3米。水泵中心后壁距为1.2米,站身顺水流长为9米。泵站进水口采用钢筋砼箱涵引水,涵洞进口为钢筋砼U型槽。
联盟泵站:采用站洞结合布置,湿室型结构;选用600ZLB-160水泵1台,配45kW电机。站底板顶高程为3.5米,叶轮中心安装高程4.5米,电机层楼板顶高程7米。泵室净宽为2.2米,总宽3米;水泵中心后壁距为1.2米,站身顺水流总长为11米。涵洞进、出口为钢筋砼U型槽。
新村南泵站:为堤后式泵站,湿室型结构,选用20ZLB-70(低速)水泵1台,配30kW电机。站底板顶高程为2.9米,叶轮中心安装高程3.7米,电机层楼板顶高程6.7米。泵室净宽为2米,总宽2.8米;水泵中心距泵室后壁为1.1米,站身顺水流总长为6.2米。涵洞进、出口为钢筋砼U型槽。
下阶段:泵站现浇砼护底下土工布垫层宜改为碎石、黄砂垫层;进水池底宜设带冒水孔和反滤层的护底。应复核联盟泵站、八区排涝站水泵喇叭口悬空高度。联盟泵站进水池设计水位5米,水泵叶轮中心安装高程4.5米,淹没深度偏小,宜适当降低泵站底板及叶轮中心安装高程。
(3)机电
主泵选型:初步设计提出的各泵站主泵选型基本合适,均采用立式轴流泵,主要有20ZLB、600ZLB、700ZLB、800ZLB四种型式。
电气设计:基本同意拆建的10座泵站均采用10千伏供电,泾姚河东站总功率330千瓦,选用S11-M-400--10/0.4油浸式主变压器一台,其余各泵站均配置S11型油浸式变压器1台,单台主机功率为30千瓦泵站,选用S11-M-63-10/0.4油浸式变压器一台,单台主机功率为45千瓦泵站,选用S11-M-80-10/0.4油浸式变压器一台,单台主机功率为90千瓦泵站,选用S11-M-125-10/0.4油浸式变压器一台。
基本同意各泵站电气一次接线设计,设备选择及机组采用降低压启动方式。
泵站机电设备选型成果表
序号 |
乡镇 |
泵站名称 |
建设 |
排涝流量 |
台数 |
选用泵型 |
装机功率(kW) |
主变容量(KVA) |
1 |
三堡 林集 |
新庄四组泵站 |
拆建 |
0.52 |
1 |
20ZLB-70 |
30 |
63 |
2 |
新庄五组泵站 |
拆建 |
0.52 |
1 |
20ZLB-70 |
30 |
63 |
|
3 |
新村南泵站 |
拆建 |
0.52 |
1 |
20ZLB-70 |
30 |
63 |
|
4 |
联盟柴田泵站 |
拆建 |
0.89 |
1 |
600ZLB-160 |
45 |
80 |
|
5 |
联盟泵站 |
新建 |
0.89 |
1 |
600ZLB-160 |
45 |
80 |
|
6 |
南闸 范集 |
泾姚河东站 |
新建 |
3.01 |
3 |
700ZLB-4.5 |
330 |
400 |
7 |
朱庄泵站 |
新建 |
0.35 |
1 |
20ZLB-70 |
30 |
63 |
|
8 |
大治河泵站 |
新建 |
0.85 |
1 |
600ZLB-160 |
45 |
80 |
|
9 |
刘圩泵站 |
新建 |
0.85 |
1 |
600ZLB-160 |
45 |
80 |
|
10 |
白农 |
八区排涝站 |
新建 |
1.50 |
1 |
800ZLB-70 |
90 |
125 |
合计 |
|
|
9.9 |
|
|
720 |
|
为便于水泵安装检修,出水管穿墙部位墙内宜设伸缩节;泵房和出水池之间宜增设柔性接头;进一步复核泵站进水侧低水位时水泵淹没深度和喇叭口悬空高度。泾姚河东站拍门检修条件较差,需优化设计。
(4)金属结构
泾姚河东站在进水池进口设置三道拦污栅;泵站配1台50KN电动葫芦用于设备检修。分水井及涵洞出口配铸铁闸门(2米×2米),共3扇(1扇为双向止水),选用LQ-50KN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
八区排涝站在进水池进口设置一道拦污栅;泵站配1台50KN电动葫芦用于设备检修。
联盟泵站在进水池进口设置一道拦污栅;泵站配1台30KN电动葫芦用于设备检修。自排洞出口配铸铁闸门(PGZ 1.2米×1.2米)1扇,选用LQ-30KN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
新村南泵站在进水池进口设置一道拦污栅;泵站配1台30KN电动葫芦用于设备检修。
六、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条件
各工地交通较为便利,公路可抵达各乡镇,至施工现场道路较差,工程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均需用小型车辆转运。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河水,生活用水可接引当地的自来水。照明、施工用电可利用附近电网或原有建筑物电源,也可自发电解决。工程材料可就近市场采购。
2. 施工导截流
本工程施工安排在非汛期,不设专门的导流工程,利用圩区其他口门进行导流,基坑施工围堰按施工期5年一遇洪水位设计。
3. 主要施工方法
初步设计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基本合适,施工降水采用明排方案;基坑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加胶轮车运输,其它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涵洞及排涝泵站建筑物采用常规方法施工,按有关施工规范组织施工。
4. 施工总布置及工程工期
基本同意初步设计关于各单体工程的施工工场布置,本工程总施工工期为7个月。
七、工程管理
白宝湖地区洼地治理涉及金湖县、洪泽县和淮安区,工程加固后,工程管理体制不变。拆除重建的工程,仍由原管理单位负责维护与管理,新建工程按所在地,划归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不另成立新的管理机构。
对于建筑物拆建、加固的工程,现有管理范围不变;新建工程依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及《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应及早确权划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正常安全运行。
八、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
本工程不涉及永久性征地,无拆迁安置。
九、工程招标
本工程主要为泵站、涵闸新拆建工程,以上工程施工、监理全部实行招标,设备及重要材料全部实行招标。工程招标范围、形式、方式基本合适,具体标段划分下阶段应进一步细化。
十、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的实施,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白宝湖、宝应湖地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包括生产、生活污水、扬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不利影响均可采取环保措施予以降低或减免,在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影响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初步设计拟定的保护水质、减尘降噪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合适。
十一、水土保持
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内容包括:施工过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等。
为了防止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初步设计拟定的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基本合适,基本同意初步设计拟定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十二、工程投资
1.工程投资按照江苏省水利厅苏水基(2012)39号文颁发的《江苏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12年版,以下简称《编规》)要求进行编制,采用《江苏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2012年版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江苏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建筑工程、安装工程2012年动态基价表》等定额。
2.主要材料价格按照淮安工程造价管理2013年第9期淮安区9月份建筑材料市场指导价核定为: 32.5级水泥315元/吨,42.5级水泥410元/吨;黄砂54元/吨,碎石80元/吨,块石90元/吨,原木1800元/立方米,板方材2000元/立方米,钢筋3900元/吨,汽油9285元/吨,柴油8440元/吨。
3.淮安市白马湖、宝应湖洼地治理2012年度工程(淮安区)初步设计上报概算1775.88万元,修正概算1787.87万元,经审查,核定工程概算1715.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