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水建〔2006〕2号
南通市水利局:
你局《关于上报如东县洋口外闸护岸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请示》(通水规建[2005]15号)和《关于增报洋口外闸船闸下游导航段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通水规建[2005]31号)均悉。工程初步设计业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中心技术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洋口外闸枢纽工程位于栟茶运河入海口门处,是该地区的主要排涝口门和重要的渔港,包括船闸、挡潮闸各1座。受2003年“浦公英”号台风影响,枢纽下游西侧港堤外侧堤脚前冲刷严重,冲坑底高程最低达-6.20米(废黄河零点,下同),坡面干砌石护坡发生滑坡、塌陷,前端抛石丁坝坍塌严重,影响堤身安全;船闸下游导航段东侧为斜坡式护岸,因航道偏窄,在实际运行中,退潮时不利于船只临时停靠,导致船只多次搁浅甚至倾覆,严重影响通航安全。为确保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对洋口外闸西侧护坡进行除险加固、改建下游东侧导航段是十分必要的。
二、工程标准
工程级别为2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重力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三、工程内容
加固挡潮闸下游西侧港堤迎水面护坡及抛石丁坝;改建船闸下游导航段东侧斜坡式护岸为垂直护岸。
鉴于上报初步设计中的下游消力池、护底及导流墙等加固工程已经实施完成,该部分内容由你市自行处理,不列入本次加固范围。
四、工程设计
基本同意挡潮闸下游西侧港堤迎水面护坡、抛石丁坝加固及船闸下游导航段东侧斜坡式护岸改建为垂直护岸工程设计。
(一)闸下西侧港堤加固
1、对堤脚(含丁坝)前冲坑高程-2.0米以上部分采用编织袋充填土回填,回填土顶宽15米,高程0.2米,总长340米;在充填土顶加抛0.8米厚块石,抛石体宽10米。
2、丁坝(桩号0+000~0+120):补充块石对原抛石护坡进行整修,护坡顶、脚高程分别为5.50米、1.0米。
3、港堤(桩号0+120~0+340):其中桩号0+120~0+225段,拆除高程8.0~1.0米原破损干砌石护坡,新建35厘米厚灌砌石护坡,坡比1:3,下设10厘米厚碎石及无纺土工布各1层;桩号0+225~0+340段,对高程8.0~5.0米以上的干砌石护坡进行灌浆处理,拆除高程5.0~1.0米以下破损干砌石护坡,新建灌砌石护坡,做法同上;同时拆建坡面破损格埂,新建断面尺寸为50×60厘米(宽×高)砼格埂。
(二)船闸下游东侧导航段护岸改建
基本同意初设所报护岸工程设计,即自船闸下游圆弧翼墙起,将现状高程5.50米、宽38.5米平台挖除,新建210.5米长垂直护岸(其中重力式长163.5米,板桩式长47米)。
1、重力式护岸:采用沉管灌注桩基础(桩长5米),砼底板,浆砌石墙身,墙顶高程5.5米。在墙体高程-1.0、0.5、2.0米处各设排水孔,墙后底板以上墙身坡面相应设倒滤设施;底板前齿下增设防渗水泥搅拌桩,桩长5米,桩径60厘米,中心距60厘米。
2、板桩式护岸:临水面采用0.35米厚钢筋砼板桩墙,桩顶、底高程分别为2.4米,-8.4米;内侧设间距1.0米、断面0.4×0.4米钢筋砼方桩,方桩顶、底高程分别为2.4米,-9.4米;上部结构采用钢筋砼承台和挡土胸墙,墙顶高程5.50米;胸墙临水侧设系船柱及防撞设施。
3、护岸前河底设200×5×0.35米(长×宽×厚)浆砌石护底,下设砂石垫层及土工布各1层。护底外侧设纵格埂,每隔15米设1道横格埂,均采用0.4×0.7米素砼结构。新建浆砌石护底与船闸下游原砌石护底间抛填0.6米厚块石,下铺土工布,总长70米。
4、护岸墙后填土与现状高程8.5米堤线以1:3坡比相连,并在迎水面设35厘米厚浆砌石护坡,下垫10厘米碎石及土工布各1层,总长210.5米。
你局上报上述两项加固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为819.7万元,我厅核定为595万元,其中省以上298万元,其余由你市自行解决。经费计划在《关于下达省水利重点工程2005年第二批投资计划的通知》(苏发改投资发[2005]625号)中列支。
下阶段请补充船闸下游导航墙东侧护岸工程地质钻探资料,根据补充钻探资料复核护岸工程稳定,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尤其是护岸施工排水;同时要制定挡潮闸控制运行规程,确保工程安全。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由你局审批,报厅核备。
请你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抓紧组织实施,确保整个工程在2006年汛前完成并发挥效益。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加固处理施工质量和安全,及时收集整理档案资料,严格资金管理,及早组织竣工验收。
附:如东县洋口外闸护岸工程初步设计概算审核表
江苏省水利厅
二○○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水利 工程 初步设计 概算 批复
抄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南通市发改委、财政局,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