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江苏实践 |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 绘就“生态富民”长卷
发布日期:2025-08-22 09:08:59 浏览次数:

站在淮安市通甫路大运河桥俯瞰,水波荡漾,一艘艘货船缓缓驶过,北岸东港体育公园绿意葱茏,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轮滑广场上处处可见充满活力的身影,这是淮安市运河沿线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大运河百里画廊的新地标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积极践行“两山” 理念,聚焦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生态治理,启动实施绵延125公里的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着力把大运河淮安段生态及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的“金山银山”。

“运河人”共同绘出“生态绿”

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是一名老运河人,已在淮安从事航道、港口、船闸等建设管理工作30多年,见证了“运河之都”的日新月异,更亲身经历东港体育公园的变迁。“这里原来是东港码头,白天黄沙漫天,晚上噪声刺耳。”他对过去周围居民的频繁投诉记忆犹新。

2019年,淮安市与省交通运输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其中,东港码头改造为居民锻炼休闲的公园,并将码头功能转移到黄码港,推动城市空间的重新规划,实现区域功能的优化升级。

“不过,改造过程并未一味拆除。”潘伟明指着公园内两座高耸大型龙门吊解释道,“这些是码头留存下来的原物,不仅承载着独特的运河历史符号,还精妙地融入进现代景观之中,现已变成热门的网红打卡点。”

大运河百里画廊工程东起淮安船闸,经里运河、京杭运河至五河口,向南经二河、洪泽湖大堤,蒋坝镇,至老子山镇龟山村。“全线将打造成古今辉映的运河人文画廊、蓝绿交织的运河生态画廊、转型升级的运河富民画廊、美好幸福的运河宜居画廊。在这里,看得见乡愁记忆,望得见生态福祉,记得住城市根脉。”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

美景背后,是诸多鲜为人知的攻坚故事。在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水阔波平,岸边翠意盎然,亭台错落,市民悠然漫步。“岸边原来是杂草丛生,湖边密密麻麻停满了住家船和餐饮船。我们一次次登船耐心劝说,既要坚守政策底线,又要体谅他们的生计困境,只能一遍遍核算补偿标准,在法规与情理之间反复权衡。”洪泽区水利局工程管理科科长介绍,经过几年整治,完成赔付、拆解省定任务内2500条住家船、27条餐饮船,让这片水域恢复了清澈。

不仅是守护者更是文旅融合的创新者

大明嘉靖年间,淮安大关八十万两税银,在淮安板闸镇离奇失踪……这个暑假,淮安首个大型室内夜游沉浸式互动演绎剧场《板闸夜未央之霓裳惊梦》在板闸遗址公园上演。

遗址发现的“板闸”,被确定为明代大运河清江浦段上的五闸之一,历史贯穿了明清两代淮安段大运河发展的始终。公园于2024年7月全面开放,如今已成为大运河百里画廊的热门打卡点。

“公园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守护者,更要成为文旅融合的创新者。”公园负责人、淮安水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首要考虑的是要让沉睡的历史苏醒,以鲜活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了大运河文化和百里画廊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古老的遗址真正“活”起来,公园除了以文物再现历史脉络,以投影沙盘、微缩模型等互动方式,让游客重温板闸盛景,还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与趣味体验,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极具创意的活动。如暑假推出“板闸夜未央”仲夏夜梦消费嘉年华,除霓裳惊梦沉浸式夜游剧场外,还包括主题市集、大树下的音乐会、星光放映厅等活动,吸引游客约10万人次,今年以来达87万人次,为淮安夜经济注入新活力。

“近几年,清晏园、周桥大塘等一批大运河遗址华丽转身为独具韵味的文旅地标,既让沉睡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又为周边带来了旺盛的人气与繁荣的商机。”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对此感触尤深。

“把文化显出来、把水透出来、把堤护起来、把景秀出来、把产业串起来、把人引过来。”淮安市淮阴水利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如此概括位于百里画廊淮阴段的二河西堤(洪泽湖大堤一部分)生态修复目标。

记者在二河西堤看到,一尊铸于康熙年间的镇水铁牛静静卧于河畔,成为这片水域守护与记忆的鲜活注脚;绿树掩映之下的乾隆御碑,让人恍若听见乾隆视察洪泽湖大堤时吟诗赞景的缥缈余音。二河西堤生态修复工程挖掘古堤历史文化,将使洪泽湖大堤成为一条生态廊道、交通要道、旅游热道、产业大道,打造成“世界遗产区、中国网红地”。

守护生态底色,激活发展动能

环境的蝶变不仅让水域重焕生机,也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兴盛,真正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现在是暑假,周五周六的客房基本上都住满。如果是春天游客更多,起码要提早半个月预订。”在洪泽湖畔蒋坝古镇,民宿云沧海主理人张小燕告诉记者。这是由文化和旅游部评选出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也是苏北唯一一家。

民宿将7个乡村民居小院进行修葺,保留老建筑的基础结构,融入新中式元素和蒋坝镇风情文化,蔬菜瓜果都被巧妙设计成景观,于静谧中感受闲适与浪漫。

张小燕回忆,2017年她初到蒋坝老街时,几乎人迹罕至,只看到几位老人坐在墙角晒着太阳。伴随百里画廊的建设推进,周边各类工作室、特色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游客纷至沓来,民宿声名更盛,与这片区域的振兴形成了彼此滋养的生动循环。

“民宿附近的沿湖岸线繁花盛开,被网友誉为‘醉美三公里’。特别是落霞湾一带,夕阳西下,霞光与湖面交相辉映,令人陶醉,我们是慕名而来。”来旅游的南京住客张先生直言不虚此行。

丰富文旅活动也为这里聚集了超高人气。蒋坝螺蛳美食季期间,全镇日均螺蛳销量万余斤,部分商家单日销量超300斤。“2025 年环洪泽湖马拉松暨第九届洪泽古堰半程马拉松比赛”迎来全国2000多名参赛者,2025年大运河龙舟赛吸引3万多名市民现场观赛。百里画廊沿线的河下古镇、蒋坝老街等8 个景点景区进入淮安人气前十景区榜单,成为打卡“顶流”。连续3年举办“运河之都·百里画廊”主题征文活动,逾7.2万人参与,同一主题的短视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2500多个参赛作品。5月,300多家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淮安,向全世界传播淮安百里画廊蝶变故事,进一步擦亮淮安“运河之都”城市名片。

里运河沿线改造的老船厂及龙首湾驿站提供阅读、观景等多个功能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喜迎八方游客……今年作为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五年展盛景”的关键节点,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圆满竣工。这些如珍珠般串联的美景,顺着运河水域逶迤延伸。粼粼波光之中,不仅倒映着漕运古镇深厚的文化记忆,更折射出新兴产业发展的盎然生机。这座因运而生、因运而兴的城市,正凭着非凡的智慧与精湛的匠心,将运河蕴含的滋养基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惠及百姓民生的强大动力,绘就一幅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当代版“清明上河图”。

来源:2025年8月19日,新华日报·交汇点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史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