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建成全流程智慧水利管理系统
发布日期:2025-07-22 14:48:49 浏览次数:

扬州正以智慧水利建设为引擎,推动城市防汛体系向现代化转型。在上个月暴雨应对中,扬州智慧水利系统大显身手,实时监测、智能调控主城区39座闸泵站,成功构建“数字防汛”新防线,推动防汛工作从经验判断向精准施策转变,交出一张科技赋能、精准防控的创新答卷。

智慧水利布局,精准构建防汛网络

2018年,扬州智慧水利项目启动,聚焦主城区及周边丘陵汇水区,历经6年打磨,2024年正式投运。项目投入9000余万元,精心打造水利物联感控工程,建设了7个雨量站、1座蒸发站、117个水位站、17座流速站、16个水质站、39远程闸控站、146个视频监控等物联感知站点,全方位收集雨水情数据。同时搭建1个工程集控中心、6个管理所分控中心,实现闸泵工程远程控制及保障设备集中调度。

在数据整合方面,项目创新性地跨部门共享数据,接入生环部门79个水质自动站、气象部门高精度格点降雨数据、住建部门7万余条管网数据及资规局1:500地形数据,为模型计算提供海量多源信息,构建起精准全面的防汛数据底座,让城区每一处的雨水情尽在掌握,为防汛决策的精准性提供关键支撑。

严格质量把控,筑牢系统运行根基

质量是智慧水利的生命线,项目构建全过程监督体系,从规划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都明确质量目标与验收标准。在关键节点,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系统功能性、性能效率、安全性等多维度严格检测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并复核,形成闭环管理。一系列举措使项目交付质量显著提升,系统缺陷率大幅下降,安全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为防汛调度系统稳定运行筑牢根基,确保汛期各项指令及时准确传达、各项操作安全可靠执行。

核心优势赋能,“四预”助力科学防汛

闸泵站远程自动化控制是扬州智慧水利的关键优势,主城区39座闸泵站实现远程自动化操控,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实时监控运行状态、精准调控参数,极大提升运维效率与响应速度,在防洪排涝、水资源调度中发挥关键作用。

能力中心“一数一源”数据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唯一、准确、可靠,消除冗余数据与矛盾,为防汛决策提供高品质数据资源,让决策依据更具科学性与可信度。

集成7个专业水利模型,为“四预”工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模型基于历史与实时监测数据,精准预测模拟水文情势,提前识别风险、预警灾害,通过预演不同方案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选择,协助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实现防汛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提前布局、从容应对汛期挑战。

“天空地”三道防线立体监测网络,全面覆盖城区雨水情监测。第一道防线聚焦云中雨,接入气象卫星、雷达图信息,结合精细化降雨模型,多源预报数据融合,以3×3km网格精准预报1至72小时降雨,算出排水分区面雨量、定位降雨中心,实现精准调度;第二道防线关注落地雨,借助雨量站实时采集数据,计算降雨分布,为城区联防联调提供依据;第三道防线针对河中雨,依托水情工情监测站点,实时掌握水情工情状态,为决策提供一手信息,保障防汛工作有的放矢。

点调系统更是防汛利器,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防汛排涝力度与精度,实现直插基层的“叫应”机制。当汛情出现异常,系统迅速通知基层单位与管理人员到场处置,大大提升河道管理效率与响应速度,确保河道安全畅通。

扬州智慧水利建设仍在不懈奋进。后续在条件成熟时,将向公安、住建、应急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发布预警提示信息,重点针对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工程和影响出行的交通枢纽进行风险提示与预警,持续增强城区防汛调度决策支撑能力,全力守护扬州古城的安全与安宁,让智慧水利为城市筑牢坚固的防汛屏障。

来源:扬州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史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