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001258/2025-00077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厅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 | 体裁分类: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生成日期: |
时 效: |
徐雯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太湖清淤工作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生态清淤力度持续保持太湖西部湖区水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把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以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为主线,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太湖湖体平均水质达Ⅲ类,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太湖连续17年实现“两个确保”。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各项建议,对我省进一步加强太湖治理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实施西部湖区生态清淤
生态清淤作为削减内源污染、防治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措施,是维护太湖空间完整、功能完好、生态环境优美、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的治本之策。我厅在对太湖底泥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新一轮生态清淤规划,明确将湖西、竺山湖、梅梁湖等水质较差、底泥污染重的湖区作为清淤的重点区域,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依据规划成果,会同省太湖办、财政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实施方案》。环湖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太湖生态清淤工作,将清淤工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了提高生态清淤绩效,确保施工质量,避免二次污染,我厅指导地方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实施,加强生态清淤过程监督性检测。省级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清淤前后水下地形实施监督性监测,对堆泥前后的淤泥堆场进行测量,校核水下清淤方量;建立清淤土方转运台账,在转运车船上安装卫星定位设备,码头安装视频监控,确保太湖滆湖清淤土方全过程受到监管,施工质量可控,清淤量及土方去向可追溯。
二、协同推进太湖流域共同治理
一是推进《滆湖长荡湖治理水利三年行动计划》。我厅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特别是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将洮滆湖打造成太湖的“前置库”“净化池”的要求,印发《滆湖长荡湖治理水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太滆运河、漕桥河、湟里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水系连通及国家级水美乡村建设滆湖清淤、主要入湖河流清淤轮浚、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等任务。无锡市、宜兴市、武进区加快太湖上游地区治理,太滆运河、漕桥河、北干河已完成整治,湟里河正在推进;武进区国家级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正在对湟里、嘉泽镇开展支流支浜连片整治;滆湖近岸带已完成西太湖、高新、嘉泽片区近岸带修复。二是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沿太湖周边省市县河湖治理保护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级清单”管理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太湖支流支浜水质暗访,提升各级河湖长履职质效。强化太湖、淀山湖协作机制,以元荡、淀山湖、洮滆湖、鹅真荡等省际、市际跨界河湖协同共治为典型示范,在太湖地区优先打造国家级幸福河湖。三是加快推进新孟河调控工程前期工作。针对您提出的“入湖河道直接与竺山湖沟通,未设闸站建筑物控制”问题,我厅组织开展了提升新孟河调水入湖干线水质调控方案研究,在联合调度基础上,统筹新孟河调水入湖干线水质、地区引排能力提升需要,提出“一站三堰”的新孟河调水调控工程方案。目前正在积极与太湖局、省交通厅沟通衔接,加快推进新建老锡溧漕河泵站工程和出洮滆湖三个口门控制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工程早日立项启动。
三、加强新质技术在清淤方面的应用
在清淤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科研资金支持。聚焦太湖清淤工程新技术和淤泥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支持相关科研课题和示范项目,为科学实施生态清淤工程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地方研发更多太湖清淤工程新技术和淤泥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提高清淤工程效率,提升淤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指导无锡市与中交集团加强合作,开发新型清淤平台“太湖之星”和“太湖之光”,日均清淤量7000方,清淤效率提高2倍以上,成本降低约10%;省环保集团牵头研发太湖淤泥制品固化剂,以太湖淤泥为辅料,结合水泥、黄沙、石子混合制成道路用砖,经检测,抗压强度满足《混凝土路面砖》GB/T 28635-2012要求。常州市武进区推广浅水清淤负压气力泵新质技术运用,在1米左右水深的工况下,1000型浅水清淤负压气力泵系统清除淤泥的产能不低于200m3/h,清淤浓度不低于20%,极大地清除了污染湖泊的底泥,该技术成功入选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发布的《2024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四、加强试点探索,推进淤泥资源化利用
在稳步推进淤泥用于宕口修复、土地平整利用的同时,积极创新淤泥资源化利用新途径。一是省水利厅协调水利部太湖局完成梅梁湖利用淤泥构建梅梁湖湿地带试点行政许可,指导无锡市完成试点工程建设,消纳固结土方,恢复水生植被,并开展效果跟踪评估。二是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太湖淤泥资源化制品改良盐碱地试点工作,加快实施淤泥资源化利用、推动盐碱地改良、提升耕地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现行技术标准客观评估固化底泥污染风险,认真研究清淤底泥在农用地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和途径;结合试点各环节实际,计划制定《太湖清淤底泥用于改良盐碱地的风险防控》《太湖淤泥资源化制品质量控制》《江苏省河湖清淤底泥还田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江苏省河湖淤泥资源化制品改良盐碱地技术规程(试行)》等4项地方标准,在拓展淤泥出路的同时,逐步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淤泥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为大规模规范化利用创造条件。《关于太湖淤泥资源化制品改良盐碱地试点工作方案的请示》已上报省政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竺山湖清淤,督促指导武进、宜兴、滨湖区按计划完成清淤任务;积极协同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太湖淤泥资源化制品改良盐碱地试点工作,配合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科学评估底泥污染风险,遵循“安全、卫生、稳定、有效”的基本原则,在切实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淤底泥在农用地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和途径,并推动相关成果尽快形成标准体系;继续加强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方面的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开展清淤底泥农用技术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做法和经验,推动构建清淤底泥及其资源化产品污染物限量指标和养分指标体系,经处理并检测达标后的淤泥,用于还田还林、土地复垦、园林绿化、湿地修复、制作建筑材料等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良性运行的清淤疏浚底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机制。
江苏省水利厅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