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资源丰富,但如何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迈过的“坎”。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市积极创新治水思路,逐步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狠抓水网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让苏州水务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州创新实施“引清入城模式”,在河道大整治大清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涵闸的重建改造,新建提水泵站,使河网四通八达。如此,不仅能从长江引入清水,使城镇河道过流清水、活水,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同时也能在每年的梅雨季让长江、太湖、运河防汛工作承受得住巨大的考验。
完善工程体系 城市固若金汤
近年来,苏州市相继实施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东太湖综合整治、长江堤防能力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为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州自古以来水系发达,却也承受着防汛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吴淞江整治工程迈开步伐。它是国务院明确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等确定的流域治理骨干工程。该项目工程估算总投资148亿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拓浚整治61.7公里,配套扩建瓜泾口枢纽(包括节制闸、船闸),两岸口门实施有效控制,新改建跨河桥梁,水系调整等。
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的实施可进一步增加太湖洪水外排出路,提高太湖流域和阳澄淀泖区防洪除涝能力,结合流域、区域其他工程实施,使流域达到100年一遇、区域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目前,吴淞江上游东太湖的行洪、供水通道已经打通,为实施吴淞江整治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组织的技术复审,规划选址、用地预审、航评等审批前置要件正在办理。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国家南北水运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长江和太湖的重要河道,具有航运、行洪、排涝、灌溉等综合功能。近年来,一到汛期,运河的防汛形势就吃紧,苏州为此启动了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据介绍,整个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位于苏州相城区、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和吴江区境内,北起苏州、无锡两市交界的新安沙墩港,南至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的鸭子坝,长约82公里。工程加固堤防长155.26公里,新建防汛道路65.88公里,核定工程概算总投资达48.25亿元。建成后,大运河防汛道路达到吴淞标高6米5的高度,城市中心区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要求。
如今随着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的全面贯通竣工,漫步运河、骑行运河,给苏城百姓带来了全新的运河文化体验。“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不仅是一项防洪工程,也是一项环境整治工程、景观工程、生态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苏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污水变清水 城市水流清如许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苏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苏州市福星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苏州市娄江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等陆续提上日程。改造完成后,苏州城区污水处理实现尾水达到国标一级A基础上的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如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位于苏州吴江区的开弦弓村给出了最佳答案。开弦弓村,因流经小村那条小清河犹如一张拉满的弓弦而得名。新农村建设结合高标准的城乡污水治理,让如今的江村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引来不少外地游客的目光。
将时间向前推几年,开弦弓村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彼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沟渠内,沟渠直通河汊渗入地下,一到夏天河汊里的气味就很难闻,滋生各类蚊虫。作为吴江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试点村,吴江区七都镇大力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建成并运行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这个污水处理站就像一个“生态公园”,可以满足村内所有人日常的生活污水处理。在这个“生态公园”内,混浊的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排放或用于灌溉。系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以其低投入、低维护成本、效果好,在吴江区的村镇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广。”苏州市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负责人徐兆鹏说。
2020年,江苏省“333”行动方案提出,计划通过两个阶段共五年左右时间,持续推进实施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最终实现“污水不入河、外水不进管、进厂高浓度、减排高效能”。“达标区”是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的基本单元,是体现提质增效工作成效的重要载体。
2021年,苏州全市已消除278个污水直排口、0.6平方公里管网空白区;已整治187个工业企业、815个小散乱、62个小区阳台、56个单位庭院排水;完成65座城镇污水厂进水浓度提标改造、21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934公里排水管网检查检测、347处问题管网修复和5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管网养护进1265个小区和715个村庄;完成37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
提升水城颜值 助力文旅业发展
水韵古城,大美苏州。近年来,苏州立足河湖风光、生态底色,不断推进实施古城区净水工程。
2500年前,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大城”,并主持开挖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西接太湖、东入护城河,太湖水以浩浩荡荡之势东流入姑苏城,又滋养了闻名于世的东方水城。现如今,为完善城区多源引清活水体系,增加城区清水源头补给,利用胥江千年水道重架太湖与姑苏城连接。
胥江引水工程位于城区西南角和城内南环城河区域,工程实施方案古今结合,包括水源工程和城内控导工程两类。它充分利用城南石湖现有引水通道引东太湖水入城,经越城河和引水隧洞进入城区段胥江,恢复胥江与太湖的沟通。工程实施后,胥江引水作为西南部城区补充水源,解决目前双源供水格局造成的城区水环境改善效果地区不平衡问题。同时,可根据不同的活水需求和供水条件的差异,与现有自流活水体系有机融合,实现多源供水的灵活调动体系,对全面改善城区河道水质,促进河网水体有序流动,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苏州市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依托资源禀赋和水利工程优势,全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特别是苏州市胥·浦·塘水利风景区在全国首次引入集群概念,打造水利与生态共融的国家水利风景区,真正实现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苏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为共护河湖安澜,多少年来,在水利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市建成的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太湖流域长治久安、推动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弘扬苏州水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赋予水利风景区新的使命和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太湖流域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者正稳健前进,积累新经验,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