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点建设
>建设管理>建设要闻
“学党史办实事,治水兴水惠民生”系列报道(六) 从废弃河道到万顷碧波,宿迁握牢防洪治水“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1-12-14  点击数:  

黄河九曲,夭矫如龙,奔流而下带走万仞黄土,铺散在千里平原。她用褐色乳汁哺育大地,亦挟水患灾难而来。因其多沙善淤,一次决堤改道后,黄河侵泗夺淮行洪入海,留下废弃河道,自王官集镇朱海村流入宿迁境内,于城区横穿而过,见证着这座西楚古城的发展变迁。

漫步宿迁古黄河水景公园,水面蓝天铺茵,浩渺无垠,极目处苇荡涌翠,栈道蜿蜒,人行其间如置身域外,颇有闲云野鹤之意。沿黄河故道一路南下,在相隔不远的洋河新区洋河大道旁,圈出一座酒文化主题庄园。明清仿古建筑凌于水上,玉带桥“飘落”两岸,移步间皆是清丽风景。

水清岸绿的背后,是一项项水利治理项目的“落地生根”。

宿迁市黄河故道,西起徐洪河,流经宿城区、湖滨新区、市经开区、洋河新区和泗阳县,后经淮安张福河汇入洪泽湖。过去,黄河故道因缺乏系统治理,防洪、排涝、灌溉和水生态等功能不断弱化。

“从2015年开始,市水利局相继实施黄河故道干河治理工程、黄河故道后续工程两项重点工程,前者对故道中泓进行拓宽,满足蓄水和排涝需求,后者通过新建五河分洪道,充分发挥黄河故道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等整体功能。”宿迁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秦立举介绍,工程通过河道的拓宽浚深及配套桥、涵、闸、站建设,既满足了黄河故道城区段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也在沿线搭起完备的工程体系和运行管理设施。

让黄河故道变成良田走廊,也是工程实施目标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工程改造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利用引水闸、水源泵站等对黄河故道进行水源补给,改善沿线生态农业产业。”秦立举表示,洋河新区已将部分优势土地集中流转,在堤防外侧打造千亩藕塘示范基地,引黄河水作为水源保障。

黄河故道之南,即为洪泽湖。洪泽湖西北部,泗洪县内的溧河洼素来有“洪水走廊”的称号。它承泄着新濉河、老濉河、新汴河、怀洪新河4条跨省流域性河道来水,是洪泽湖流域重要的行洪通道。

过去,溧河洼滩高水浅、行洪不畅,芦苇丛生、淤塞严重,圈圩养殖也较多,每到汛期就有洪水卡脖、排水不畅的问题,严重威胁溧河洼沿线乡镇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

2018年8月,溧河洼上游地区受台风影响出现强降雨,上游开闸泄洪,洪水快速下泄,导致溧河洼沿线多处洼地倒灌被淹,损失严重。“当时4个小区近2000人受灾,小区受涝近一周,积水有四五十公分高。”宿迁市泗洪县青阳街道洪桥社区的白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印象深刻。

为尽快解决居民的生活难题,2019年8月,溧河洼灾后重建应急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闸站建好后,无论是上游泄洪还是强降水,老百姓都不用担心了,夜里都能睡个安稳觉。”2020年主汛期前,大寨河闸站完成了水下工程,在汛期开机排涝32次,累计排除涝水约900万方。作为排涝标准20年一遇、挡洪标准50年一遇的工程,大寨河闸站已成为守护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堡垒。

河道工程完成后,河道底宽拓宽了近4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大大提升,也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水生态环境和周边群众生活生产条件。秋日的溧河洼水面沉静,岸边的水草染上暖黄色光晕,昔日环境恶劣的“黑水”河道也早已是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