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江苏水文化与水韵江苏建设”论文征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9-15 08:54:56 浏览次数:

各设区市、县(市、区)水利(务)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

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厅有关部门将于今年举办“江苏水文化与水韵江苏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全省征集“江苏水文化与水韵江苏建设”论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最高境界的善行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江苏水文化是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美丽江苏建设,将彰显“水韵江苏”之美作为重要内容。本次论本征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省委美丽江苏建设决策部署,系统论述江苏优秀水文化的本质内涵、历史脉络和现代形象,积极探索在美丽江苏建设中水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对策和新举措,为探索开展水利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前瞻性、战略性思考。

二、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具体建议内容附后),也可以另选其他有新意、有观点、有见解的选题。

(一)发掘江苏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个性特征,探索水在江苏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义,探索江苏水文化在中华水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理清江苏水文化发育成长的历史脉络,再现“水韵江苏”灿烂的传统之美,探索“水韵江苏”应有现代之美。

(三)探索江苏优秀传统水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崭新时代内涵和鲜活表现形式,使之成为构建“水韵江苏”之美的丰富资源。

(四)总结江苏水文化建设的成果、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探索美丽江苏建设中水文化建设的路径,提出贯彻落实“水韵江苏”建设的对策建议。

三、论文要求

(一)论文撰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务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发展大局,根据本次研讨会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

(二)论文写作要善于发掘江苏优秀水文化的资源史料,阐明其对新时代“水韵江苏”建设的资源性价值,有史有论,史论并举。特别要关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关于“美丽江苏”建设进程中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江苏优秀水文化的对策思考,以更好服务于探索开启水利现代化发展大局。

(三)论文要主题鲜明,文字简约,每篇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四)各地各单位要按本通知精神组织本系统本单位、或约请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并撰写论文。10月15日前把论文(电子文本)报省水利信息中心(邮箱:627663979@qq.com)。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将会同水利厅相关单位组织专家对论文作评审,选定入选研讨会及研讨会大会发言的论文,凡入选论文的作者将邀请出席研讨会,后期将对入选作品择优出版。

(五)论文排版格式:选用A4尺寸,每页22行,每行30字。论文标题(2号宋体),副标题(4号宋体),正文(4号宋体),其中一级标题(4号黑体),二级标题(4号宋体加粗),参考文献(4号楷体)。在文后附作者单位、职称(职务)、联系方式等。

    联系人:易如霞 (025-86338383);许芬(025-86338022)。

    特此通知。

                               江苏省水利厅办公室   

      2020年9月11日      

附:

论文选题建议具体内容

以下所举只供选题时作提示与参考,并非选题全部和选题指定,也可以另辟新径,选择切主题、有观点、有新意的选题。

第一方面:发掘江苏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个性特征,探索水在江苏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义,探索江苏水文化在中华水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比如:

1.水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义及其在江苏地域文化中的表现。

2.地理生存环境与江苏水文化的自然禀赋。

3.江苏水文化之灵动、智慧,内敛、包容、贯通、澄明、清雅、婉秀等等品性。

4.江苏传统水文化中工程形态的文化,(如:运河、桥梁、航运、渔业、堤岸、农田灌溉、水技术工具等等)。

5.江苏传统水文化中制度形态的文化(如:涉水的制度、法律、规章、乡规民约、治水规划与决策、水行政管理等等)。

6.江苏传统水文化中精神形态的文化,(如:民俗、宗教,其中包括龙舟、会船、浴佛、放生、河灯等,传说、故事、谚语、诗词、歌赋、论说等等)。

第二方面:理清江苏水文化发育成长的历史脉络,再现“水韵江苏”灿烂的传统之美,探索“水韵江苏”应有的现代之美。比如:

1.江苏人民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自然历史进程(“江苏发展史是和水患作斗争的历史,变患为水利的历史,不断创造水文化的历史”——娄勤俭)。

2.江苏人的治水历程和江苏人文品格的生成。

3.传统水韵江苏的美学个性、哲学个性、道德个性。

4.建设人与江河湖海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用文化润泽美,用道德涵养美,用治理保障美”——省八次全会)。

第三方面:探索江苏优秀传统水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崭新时代内涵和鲜活表现形式,使之成为构建“水韵江苏”之美的丰富资源,比如:

1.“水韵江苏”之美的新时代内涵(要让江苏美得有形象、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省八次全会)。传承和弘扬江苏优秀传统水文化,打造新时代江苏“平安之水”。

2.传承和弘扬江苏优秀传统水文化,打造新时代江苏“生态之水”。

3.传承和弘扬江苏优秀传统水文化,打造新时代江苏“文化之水”。

4.传承和弘扬江苏优秀传统水文化,打造新时代江苏“发展之水”。

第四方面:总结江苏水文化建设的成果、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探索美丽江苏建设中水文化建设的路径,提出贯彻落实“水韵江苏”建设的对策建议。比如:

1.把治水、兴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位置(“把治水、兴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位置,守护江苏河湖安澜,以实际行动让水资源更好的服务发展、造福人民、泽润江苏”——娄勤俭)。大运河宝贵遗产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包括水系治理管护、生态保护修复、文旅融合发展,注重用建筑语言解读大运河,让水利工程打上运河印记)。

2.江苏水文化建设的成果、经验总结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3.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空间格局。

4.江苏的水系治理管护、生态保护修复、发展价值利用、文旅资源融合与创新。

5.江苏水文化建设和江苏新时代文化精神的培育。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