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8时,江苏省水利厅升级太湖洪水红色预警。连日来,江苏各级团组织以“汛”为令,闻“汛”而动,号召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到防汛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把团旗插在防汛一线,以实际行动书写防汛一线的“青春答卷”。
防汛迎来“大考”
7月7日水阳江区域启动防汛应急Ⅰ级响应后,南京高淳水文站站长戴雷就24小时驻守单位,尽管单位离家只有1公里,十几天来,戴雷却很少回家。水文站仅有职工4名,平均年龄34岁,这支年轻的团队在迎接防汛“大考”。
7月16日23时许,站长戴雷在查看水位数据时,发现蛇山站水位一直没有变化,多年经验告诉他一定出了问题,他立刻驱车前往。
1小时后,他头戴探照灯对遥测设备进行检查,原来,雨后水位暴涨,浮子上的钢丝绳松动,导致铅鱼发生故障。
维修完设备后,他才松了口气,浑身酸痛的他带着被蚊虫叮咬的一身疙瘩,回到单位。
平时,夏巍和杨涛负责水文站测流任务。入汛以来,他们每天往返54公里,到各个断面开展流量监测。
7月17日9时,两人扛起设备,冒雨出发。“当时水面流速非常快,漂浮物很多,这种测法很危险。”夏巍说。24岁的杨涛站在桥上,感觉整个桥都在晃动。他们精神高度紧张,测完后全身湿透,离开时已是下午两点多。
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
7月17日清早,暴雨如期而至。随着太湖水位升至保证水位4.65米,太湖防总将太湖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一级,这是太湖超警戒水位运行的第20天。
连日来,一支来自无锡滨湖区水利局的青年突击队坚守着15.2公里岸线,其中包括6.14公里的太湖大堤。
滂沱大雨落在水位急剧上升的湖面上,滨湖区水利管理总站生产运行科科长许钦杰心情沉重。
大堤长时间受高水位浸泡,土体抗剪抗滑能力降低,极易发生坍塌、滑坡等险情,因此他们承担的巡堤查险是防汛抢险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你们看!这段护坡是不是有点变形?”一名青年突击队成员问。
许钦杰连忙查看堤脚水面是否有漩涡,又翻越到背坡查看是否有俗称“堤出汗”的散浸险情,比对前几日的照片,他发现挡墙由于长期浸泡和冲刷,发生一定程度的散土流失。
他们紧急调来防汛物资,跳入水中迅速堵住漏洞。洞口堵住后,再压土袋做成外帮高出水面,又铺上土工布防止渗水……队员们及时处置后,险情控制住了。
守护汛期航运,扬州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邵仙闸青年突击队时刻处在战斗状态。
7月14日14时38分,该管理处视频监控画面上,载重吨位1200吨的船舶运行姿态出现异常,船体行进方向发生偏移。一旦船撞击闸门,后果不堪设想。
青年突击队员第一时间冲向失控船舶的方向,果断要求船民抛缆绳上岸,并紧急将缆绳系在照明灯杆下部,合力拉住另一根缆绳,最终控制住船舶位移。此时,该船舶距离闸门已不到30米。
连日来,在江苏各级团组织的组织下,江苏有547支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7900多名突击队员,参与大坝、河道日常巡查,泵站抢修、堤防抢险、人员疏导等救灾工作1190余次,切实打造防汛“主心骨”,当好“防汛主力军”。
防汛一线出现更多青春面孔
连日来,江苏的大批青年志愿者在农村、城市河道、厂矿企业等防汛重点区域,参与巡堤驻守和堤坝加固等抢险工作。目前,全省已组建229支防汛救灾青年志愿者队伍,覆盖志愿者8100余人。
7月20日,为支持基层团组织积极参与江苏防汛抗灾各项工作,团江苏省委研究决定,向基层划拨100万元团费,专项用于防汛抗灾相关工作。
团江苏省委向全省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号召,积极参与全省防汛抗灾各项工作,为打好打赢防汛抗灾这场硬仗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