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在行动】系列报道七:江苏水文全力服务抗旱调水

发布日期:2019-08-02 08:49:32 浏览次数:

当前,省水利厅立足于抗长旱、抗大旱,全力实施江水北调。为确保应急调水工程顺利开展,省水文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沿线分局通力合作,对各调水站点开展水质、流量应急监测,为调水方案的实施保驾护航。通榆河畔、运河沿线、湖库周边,都活跃着水文人应急监测的身影。

酷暑之中,监测人员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05:30,水文监测人员到达水文监测断面;

08:00,第一组水文监测数据已上报完毕;

14:00,准时开展一天内的第二次水文监测;

16:00,第二组水文监测数据已及时上报。 

坚守通榆河畔

7月1日,应急调水前。为保障工程调度运行,掌握调水前通榆河水质状况,盐城水环境监测分中心结合沿线主要水文站点分布,合理布设断面,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赴现场开展查勘、取样工作。当晚半夜,调水前水样送达盐城分中心,实验室检测人员早已严阵以待,连夜加班化验,对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氟化物、氯化物等7个项目展开检测,形成数据报告和工作简报并上传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7月2日下午4时,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应急调水正式启动。为确保送水工程正常进行,连云港分局在送水沿线布设5个流量监测断面、11个水位断面和6个水质断面,成立3个水位、流量巡测小组,1个水质监测小组,1个水情传输小组,每天24小时监测调水期间各项水文工作。本次测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担任各监测组组长兼安全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并带领组员顶酷暑、战高温,克服蚊虫叮咬等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水文初心,牢记水文使命,及时掌握通榆河连云港段沿线闸门、泵站、涵洞进出口水位、流量、调水进度以及主要河道水质变化情况,为通榆河科学调度提供依据,为保障连云港市供水调度、用水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苦战运河沿线

为及时掌握和全面反映水资源利用情况,配合做好流域调水工作。6月10日开始,扬州分局克服测量时间久、路线长,任务重,单位人手严重不足等困难,将全部的技术骨干力量派上了抗旱战场,兵分多路,在昭关、露筋、子婴、泾河等县(市、区)分界多处设断面监测水量,积极开展了大运河抗旱分水测量。淮安分局负责苏北供水干河宝应段分水口门监督监测工作,7月19日起开展对宝应段运河沿线分水口门流量监测与分析。

烈日炙烤下的大运河无风无云,测量船为了避让大运河上往来的运输船只,时常需要在烈日下等待近半个小时。即使穿着防护设备,每一次水文测量结束,监测队员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虽然火辣辣的阳光洒到身上,皮肤都被晒成了深黑色,监测队员依然忍受着疼痛灼热,奋战在运河沿线,为抗旱调水贡献水文力量。

驻扎湖库周边

5月份以来,洪泽湖、骆马湖蓄水严重不足,已低于旱限水位。淮安地区降雨量及上游淮河来水量均远低于常年同期水平,洪泽湖水位持续下降。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给洪泽湖藻类的繁殖提供了条件。7月25日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已降至11.30米,骆马湖洋河滩闸水位已降至21.14米,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已启动苏北地区抗旱Ⅳ级应急响应。面对严峻旱情,淮安、宿迁分局多方联动,迅速部署抗旱应急水文测报工作,为保障供水调度、用水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

为全面了解洪泽湖及二河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7月中下旬以来,淮安分局积极开展洪泽湖及二河藻类的监测,并于7月25日会同市水利局对洪泽湖周桥水源地及二河水源地进行了藻类调查与监测。

为获取精准水文数据,确保关键时刻“测得准,报得出”,宿迁分局抓住时机做好枯水位水尺设立及水位校测工作,加强水文监测硬件设施管理运维,加强调水沿线站点水位、流量监测,保障供水、饮水安全。宿迁分局泗洪金锁镇水文站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输水干线徐洪河上的监测站点,测流频次已由每天一次加测到每天三次,如遇水位变幅较大时再增加测次。部分苏北供水重要输水干线监测断面已启动缆道测流和走航式ADCP测流“一主一备”两套流量监测方案,确保在较低水位情况下及时准确测得流量数据。

强化协同支撑

除了奋战在高温一线的监测队员,省水文局站网、水情、水质等相关科室也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坚守岗位不松懈。站网科迅即制定水文监测方案、下达监测任务,水情科积极协调水情报汛,赶制相关图件及专报模板,水质科迅速组织人员确定监测方案,落实质控要求,明确成果报送形式与简报模板格式。截至7月28日,共编制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应急调水水情专报20期、水质监测报表12份,里运河扬州段用水流量统计报表10份、江水北调应急供水水质监测简报6期,为应急调水方案实施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全省水文系统将继续把服务抗旱调水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及时可靠的监测数据为抗旱调水提供坚实保障,坚决打赢苏北地区抗旱这场硬仗。(供稿:省水文局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