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工程凝史册,明珠流韵绽华光。9月12日,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正式落成,标志着江都管理处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新增水情教育的展示窗口。
该馆坐落于江都水利枢纽核心工程区内,面积380多平方米,分为序厅、历史篇、创业篇、工程篇、管理篇、人文篇等展区。陈展内容跨越千年历史,浓缩治水精华,定格治水瞬间,传承治水精神。在表现手法上,以江淮地域水文化为切入点,以江都水利枢纽特色水文化为重点,贯穿国家重大水工程建管历程,着力挖掘弘扬优秀水历史和水文化,突出工程功能效益和管理经验集成,彰显新中国治水的伟大实践和现代水利发展的巨大成就。
走入序厅,旋即响起古朴音律,伴随水流晕染,“江淮之间,大参天地,一璀璨明珠风采卓然……”逐字绽放于眼帘,浑厚诵读声入耳。以“源头”“江都四站”“万福闸”等经典建筑剪影为元素,辅以“水”字甲骨文、小篆、大篆等字形演变,在浪花阳文雕刻中“江淮明珠”大字熠熠闪光。正如序言说述:“这里是三水交汇的佳绝之地,……这里是一个梦想升华的地方……”
历史篇带领观众走进江淮这片曾经沧桑和鸿蒙苦难的场景。主场景塑像群表现主题为1931年那场骇人听闻的水患,受灾群众踏上背井离乡之路;展板以古代治淮、人工运河等为主线,追溯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水域所涉的淮河归江水道、邗沟与大运河、通扬运河、三阳河历史,以及归江十坝等古代江淮人民的水利智慧,反映水是人类文明之源,水利和农桑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该篇章同时陈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乾隆南巡图.第四卷—视阅黄淮河工》仿品,以及清扬州运盐史陈桓生所立重修万福桥碑真迹,并以电影《江淮之都 应水而生 缘水而兴》反映水利兴则仓廪实、颓则万民哀的历史事实,体现水利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
创业篇以宏伟构想起首,阐述毛泽东主席关于治淮、南水北调的伟大战略,周恩来总理对江苏水利的重视和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前身“苏北引水灌溉工程”的关怀。概述了江水北调规划、治淮规划,讲述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淮河归江水道尾闾工程的前世今生。描绘了江苏江水北调龙头、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治淮骨干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及加固改造历程。一帧帧斑驳的黑白老照片、一个个锈迹斑斑的老物件泛起回忆,追忆在经济技术困难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艰辛,向老一辈水利工作者致敬。
工程篇以水科普为重点,直观展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调度运用实现七大功能;以江都四站、江都东闸两座典型泵站、水闸的电动实物模型并辅以3D演示水工建设过程和机电装置工作原理。展板以图文方式全面统计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释放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巨幅精美照片展开水美江苏画卷。定格于重大历史时刻,收集江都了抽水站各站工程建成期间《人民日报》等刊发的文章。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以驾驶直升机方式游览核心工程区,可谓足不出户,即可感受这座历久弥新工程所散发的魅力。
管理篇从组织管理出发,梳理我处管理体系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技术管理、达标创建、创新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水政执法、“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精神文明建设、水利经济、风景区建设等工作维度出发,充分展示建处55年来各部门成立发展过程和脉络,以及在各项工作领域中取得的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该区域还设有光影感知与亲水互动,虚拟荷塘锦鲤游曳,在锦绣影像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
人文篇展示内容纪实丰富。分别解读管理处精神、处徽、处歌内容与内涵;展示荣誉分为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群团组织、风景区及水文化等五个子项,并从我处取得200多项荣誉中精选多项陈展于荣誉柜。该篇集中展示曾经调研考察和到访的众多党和国家领导、省部级领导和国际友人的现场图片。将众多名人关于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题词画作呈于墙上供参观者欣赏,从艺术角度了解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源头记”可通过触摸屏查阅工程建管大事记、各类视频影像资料。驻足在恢弘磅礴的《江淮明珠赋》前,共忆辉煌历程,展望筑梦未来......
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切实融合了历史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生动诠释了“水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人水和谐为核心的治水理念,水利行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科技人本为核心的创新理念”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管理处致力打造“魅力源头、锦绣河湖、隽永人文、水美引江”的水文化发展愿景。(供稿:省江都管理处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