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工程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12-06-28 00:00:00
浏览次数: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事关发展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江苏省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决策部署,科学安排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严格建设管理,和谐征迁安置,强化污染治理,保证了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布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从长江上、中、下游分西线、中线、东线“三线”调水,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通的“四横三纵” 的南水北调总体工程布局。工程建成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保障目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我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从长江干流扬州江都三江营段取水,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开辟运西支线,逐级提水北上,并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作为沿线主要调蓄水库。出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流经胶东、烟台、威海地区。东线工程的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城市及工业用水,同时改善淮北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用水条件。东线工程输水干线总长1156公里,建设13个梯级泵站,总扬程65米。其中,江苏境内输水干线404公里,建设9个梯级泵站,扬程40米左右。一期工程的抽江规模由现有的4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500立方米每秒,抽江设计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增供水量36亿立方米,形成向山东半岛和黄河以北各调水50立方米每秒的工程能力。
(二)建设内容。江苏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调水工程总投资12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建运河线调水工程,新建运西线调水工程,新建14座、改造4座大型泵站,形成以运河线为主线,运西线为辅线的双线输水格局。同时,实施里下河水源调整、洪泽湖和南四湖蓄水位抬高影响处理等工程。治污工程总投资59.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结合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6座,建设江都、淮安、宿迁、徐州等市截污导流工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源治理和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等。通过实施治污工程,实现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的标准。
(三)工程特点。一是输水线路长。调水工程涉及我省徐州、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宿迁6市、24个县(市、区)和3个农场,通过京杭大运河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沟通长江、淮河、沂沭泗水系,实现跨流域、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二是供水规模大。全线新建、改造18座和原有江水北调10座大型泵站群组成9级泵站,江都水利枢纽的抽江能力500立方米每秒,规划抽江规模最高年份157亿立方米,相当于正常年景5个洪泽湖、25个骆马湖的正常蓄水量。三是水质要求高。国家确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要求把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清洁水源输送出省。四是综合效益好。在保证跨流域调水的同时,将显著提高苏北地区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和京杭运河航运条件,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五是体制机制新。根据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的要求,省政府建立了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同时成立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履行项目法人职责,承担工程建设和今后运行管理职责。
二、进展情况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经过各级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一)调水工程建设全线加快。截至5月底,调水工程40项设计单元建成22项,运河线工程建成通水,具备调水出省的工程能力。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02亿元,占批复总投资的84%。特别是2010年以来,连续开工金湖站、洪泽站、睢宁站、邳州站、金宝航道、里下河水源调整等一批工程。建成和在建工程质量和安全总体受控良好,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95.6%,一直未发生等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2011年,新建的宝应站、淮阴三站、淮安四站和改造后的江都三站、四站、皂河站等工程,先后开机投入淮北地区抗旱调水,累计翻水63亿立方米,相当于2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为实现全省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八连增”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干线水质状况持续改善。截至5月底,治污规划确定的102个项目已经全面实施完成并全部发挥效益,14个控制断面6项指标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丰县复新河沙庄桥、邳州中运河张楼和高邮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等3个尚不能持续稳定达标的断面,经省政府同意,继续实施158个深化治理项目。其中,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的87个项目正在抓紧推进,47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巩固和继续改善干线水质的4项新增尾水导流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新沂市尾水导流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沿线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网工程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三)征迁安置工作平稳有序。截至5月底,工程建设所需4.3万亩永久征地和4.1万亩临时用地征用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累计拆迁居民户5000多户,移民2万人,拆迁各类房屋70万平方米,被拆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去年工程征地手续办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6项获得批复,16项报国土资源部待批,其余单元工程用地材料已经基本整理完成。各地在征迁安置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严格征迁政策,坚持阳光操作,让群众充分参与,接受社会公开监督。自工程开工以来,没有发生有影响的群众阻工事件,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保证了各单项工程按期开工建设,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良好施工环境,保证了拆迁群众安居乐业。
总的来说,我省南水北调各项工作都在顺利推进,依托现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和新建成的南水北调工程,我省已经具备调水出省的工程条件。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决策部署,我们将紧紧围绕2013年东线工程全线建成通水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工程建设,加大治污力度,强化和谐征迁,有力有序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确保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布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从长江上、中、下游分西线、中线、东线“三线”调水,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通的“四横三纵” 的南水北调总体工程布局。工程建成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保障目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我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从长江干流扬州江都三江营段取水,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开辟运西支线,逐级提水北上,并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作为沿线主要调蓄水库。出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流经胶东、烟台、威海地区。东线工程的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城市及工业用水,同时改善淮北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用水条件。东线工程输水干线总长1156公里,建设13个梯级泵站,总扬程65米。其中,江苏境内输水干线404公里,建设9个梯级泵站,扬程40米左右。一期工程的抽江规模由现有的4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500立方米每秒,抽江设计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增供水量36亿立方米,形成向山东半岛和黄河以北各调水50立方米每秒的工程能力。
(二)建设内容。江苏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调水工程和治污工程两大部分。调水工程总投资12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建运河线调水工程,新建运西线调水工程,新建14座、改造4座大型泵站,形成以运河线为主线,运西线为辅线的双线输水格局。同时,实施里下河水源调整、洪泽湖和南四湖蓄水位抬高影响处理等工程。治污工程总投资59.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结合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6座,建设江都、淮安、宿迁、徐州等市截污导流工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源治理和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等。通过实施治污工程,实现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的标准。
(三)工程特点。一是输水线路长。调水工程涉及我省徐州、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宿迁6市、24个县(市、区)和3个农场,通过京杭大运河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沟通长江、淮河、沂沭泗水系,实现跨流域、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二是供水规模大。全线新建、改造18座和原有江水北调10座大型泵站群组成9级泵站,江都水利枢纽的抽江能力500立方米每秒,规划抽江规模最高年份157亿立方米,相当于正常年景5个洪泽湖、25个骆马湖的正常蓄水量。三是水质要求高。国家确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要求把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清洁水源输送出省。四是综合效益好。在保证跨流域调水的同时,将显著提高苏北地区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和京杭运河航运条件,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五是体制机制新。根据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的要求,省政府建立了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同时成立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履行项目法人职责,承担工程建设和今后运行管理职责。
二、进展情况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经过各级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一)调水工程建设全线加快。截至5月底,调水工程40项设计单元建成22项,运河线工程建成通水,具备调水出省的工程能力。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02亿元,占批复总投资的84%。特别是2010年以来,连续开工金湖站、洪泽站、睢宁站、邳州站、金宝航道、里下河水源调整等一批工程。建成和在建工程质量和安全总体受控良好,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95.6%,一直未发生等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2011年,新建的宝应站、淮阴三站、淮安四站和改造后的江都三站、四站、皂河站等工程,先后开机投入淮北地区抗旱调水,累计翻水63亿立方米,相当于2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为实现全省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八连增”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干线水质状况持续改善。截至5月底,治污规划确定的102个项目已经全面实施完成并全部发挥效益,14个控制断面6项指标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丰县复新河沙庄桥、邳州中运河张楼和高邮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等3个尚不能持续稳定达标的断面,经省政府同意,继续实施158个深化治理项目。其中,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的87个项目正在抓紧推进,47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巩固和继续改善干线水质的4项新增尾水导流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新沂市尾水导流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沿线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网工程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三)征迁安置工作平稳有序。截至5月底,工程建设所需4.3万亩永久征地和4.1万亩临时用地征用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累计拆迁居民户5000多户,移民2万人,拆迁各类房屋70万平方米,被拆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去年工程征地手续办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6项获得批复,16项报国土资源部待批,其余单元工程用地材料已经基本整理完成。各地在征迁安置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严格征迁政策,坚持阳光操作,让群众充分参与,接受社会公开监督。自工程开工以来,没有发生有影响的群众阻工事件,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保证了各单项工程按期开工建设,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良好施工环境,保证了拆迁群众安居乐业。
总的来说,我省南水北调各项工作都在顺利推进,依托现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和新建成的南水北调工程,我省已经具备调水出省的工程条件。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决策部署,我们将紧紧围绕2013年东线工程全线建成通水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工程建设,加大治污力度,强化和谐征迁,有力有序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确保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
编辑:系统管理员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