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至21日,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记者注意到,今年江苏将在科技创新、改革突破、两手发力上培育新动能,在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构建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上创建新样板,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能力、全局构建江苏现代水网、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两手发力,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今年,我们要坚持两手发力、超前准备,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吴淞江(江苏段)整治等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确保全面完成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210亿元。”省水利厅厅长高圣明说,“两手发力”主要体现在利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规模、利用价格杠杆提高节水效能、利用社会力量提高管理质效。其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是今年需要重点提升的任务,省市水利部门都要成立工作专班,谋划挖掘资源,提高水利投融资规模。
水利工程,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公益性强、盈利能力弱等特点,常常遭遇投融资“堵点”。对此,苏州市水务局加强与国开、农发等政策性银行和中信、宁波等商业银行对接,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4.97亿元,用于吴淞江整治工程昆山段和吴江城南水质净化厂,国开行授信250亿元,用于支持苏州古城区历史河道恢复、排水防涝、老旧管网更新等城市更新项目;无锡研究推进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特别国债、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在水利建设领域落地应用……各地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创新探索多种贷款模式,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今年江苏水利建设投资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保障。下阶段,苏州将抓好项目储备,做好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针对已经申请到的25项特别国债项目,确保6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内基本完成资金使用,同时加强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国债资金效益;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以现代水网构建为重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发挥水利工程稳投资扩内需的积极作用。
无锡水利部门将持续拓宽政府筹资渠道、用足用好各类金融工具、积极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加快健全“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重点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更好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节水优先,探索丰水地区集约用水路径
过去一年,江苏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刚性约束,积极探索丰水地区节水之路——
扬州将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等控制指标分解到县区,严格按指标管控;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库,动态修订市级重点用水单位名录。同时,扬州有效畅通水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渠道,发放全省首笔“水权贷”,形成了一套“外部评估、业务申报、办理质押、贷款发放”模式,为企业实施节水设施改造、管网改造工程等提供资金支持。
连云港因地制宜布设海水淡化厂、再生水厂等非常规水资源配置工程,鼓励支持重点用水行业领域“开源”和“节流”并重,全面提升各环节用水效率。目前,连云港徐圩新区建成全国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工业污水集中再生回用水厂,可实现污水70%的回用率,2023年度生产并利用再生水量达1900万吨。徐圩新区海水综合利用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7.96亿元,建成后取水规模可达115万吨/天,项目计划近期开工。
记者从会上获悉,“坚持节水优先、体系设计,深入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2024年江苏水利工作重点任务之一,要加快形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
今年,江苏将深挖节水潜力,推广运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促进农业、工业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推动全社会节水;推动水权改革,以绿色转型为目标倒逼水权改革,对现有产业结构要按照绿色转型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设定目标、压减水量、倒逼转型。对新增取水产业项目都要按照绿色转型要求核定用水指标,按绿色转型目标核减用水指标,加大超指标用水收费差价额度,高耗水企业指标不够,要向高效节水企业购买指标,既促进水权改革,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精细管理,为水利插上科技翅膀
今年,水利部门将深化工程智能化改造和精细化监测,完善运行管理预案方案,推进水下探测、巡查App等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推动大中型水利工程2025年前全面实现精细化管理。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主,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发展新引擎,把成熟可用、效益较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到今年项目可研、施工设计、工程运行管理中去,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
淮安市水利局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为试点,开展“三查、三互、三报”活动,即审查、检查、督查,互查、互学、互帮,日报、周报、专报。匠心打造“支部建在工地上”特色品牌,严格落实纪检派驻、审计整改等机制,推广应用智慧管理平台,推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对工程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等进行智慧管理,并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提升监管效能,实现重大项目“一屏掌控”。
南京以六合新禹河灌区国家级试点探路,探索建设现代化数字孪生灌区,实现灌区农业用水由“人工管理”向“智慧管控”转变。下一步,还将优化江宁周岗圩、浦口沿江、六合金牛湖、新禹河国债灌区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年底完工,同步推进新禹河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推进用水管理机制“再精细”,拧紧农业“水龙头”,持续完善农业用水监测计量体系,促进高效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双赢;突出行政村在末级渠系管理、农村水利维养资金管理、灌溉用水管理“主力军”作用,完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保驾护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