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今天的长三角正在“一体化”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集聚到创新协同,从深化改革到扩大开放……这片占全国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的热土,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激发“千帆一道带风轻”的势能,迈向“奋楫逐浪天地宽”的新格局。
江苏台记者王尧:“一头连着上海青浦,一头连着江苏吴江,这座桥就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的元荡慢行景观桥。从空中俯瞰,500多米的桥蜿蜒如带。这座桥,既是景观桥、更是连心桥。有了这座桥,两地市民步行就能跨省。”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局局长姚俊告诉记者,原来绕行时间要40分钟,开通之后两地居民往来交通时间只要5分钟。过去在这样的省际交界处,地方政府往往因为施工标准、立项程序的不同难以协调。示范区成立后,就打破了行政壁垒,这座桥的项目审批在同一个地方就能搞定。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区执委会综合部副部长向娟娟介绍,通过制度创新来释放发展活力,探索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标准管准入、生态环保相统一”,让老百姓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有更高的感受度。
从“蓝图规划”到美丽“现实画卷”,围绕“一体化”“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生态环境协调联治”“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方面扎实推进,处处展示着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异地同城”的美好愿景正展露出现实模样。2020年长三角地区41城市pm2.5浓度较2015年下降31.4%,高铁营运里程超6000公里,5G创新应用示范项目近1000个,开通560个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窗口,所有设区市实现医保一卡通……
安徽省来安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京安介绍,2020年来安全县招引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59家,其中长三角转移占比达到了54.6%,带动了原有产业的强链条延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一体化”是路径,“高质量”是最终的目标。“一体化”是通过分工合作,来达到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升竞争力。“高质量”就是要能够按照新发展理念,更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使经济的效率更为提高,经济的布局更为合理。
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去年,三省一市更是众志成城、协同作战,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抗洪“三场硬仗”。坚持战疫“一盘棋”:两次召开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专题视频会议,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共筑抗击疫情防线;合力夺取“双胜利”:落实通关、物流一体化等措施,构建复工复产互认机制,经济在全国率先复苏;面对历史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同心同德防汛抗洪、同心同向抢险救灾、同心同行保供保畅,筑起了保卫河湖安澜的坚固屏障。
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于学斌介绍,医疗物资的共享,诊疗方案的共享,以及在危重症病人的会诊上,建立了一套联席的机制。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学荣介绍,针对两地往来上班这一块给予了最大通行的方面,既符合防疫要求,又保证了通行速度,对复工复产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孙洪滨介绍,统筹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四大水系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团结一心,抗击了接踵而至的多场洪水, 共保度汛安全。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今年开局,长三角三省一市就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24.55%。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表示,长三角地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要围绕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围绕一体化的交通建设,围绕要素的自由流动、畅通,围绕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围绕生态的联防联治、绿色发展,凝聚各个地方的力量,在体制机制上做进一步的探索,有更大的谋划和更大力度,为我们国家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来作出长三角地区更大的贡献!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 李俊彦 郭奉铭 杨帆 顾啸云 章斌炜 无锡中心站 苏州中心站 淮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