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开创江苏南水北调事业新局面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厅长 陈杰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期间,到江都水利枢纽详细了解工程建设历程和功能发挥情况,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江苏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省份和工程基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江苏南水北调事业新局面,更好发挥江苏在全国南水北调一盘棋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程十分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江都水利枢纽视察时,他充分肯定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部署了南水北调事业发展,这是我们做好南水北调工作的根本遵循。
阐明了南水北调工作的目标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这一关于生命线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南水北调工作的根本目标。
指出了南水北调工作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一方面要提高向北调水能力,另一方面北方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节约用水,不能随意扩大用水量。这一关于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南水北调工作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南水北调工作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缺南丰”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显著特点,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是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完善规划和建设方案。这一关于东线工程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南水北调工作的紧迫任务。
准确把握江苏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性地位
早在1957年,江苏省就确立了江水北调规划构想,经过40多年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程体系和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在江水北调基础上建设的东线一期工程,历经10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持续8年有效发挥工程效益。江苏境内世界最大的多功能泵站集群和网络化河湖水系,是东线的工程之基、调水之源,也是苏北地区的命脉所系、关键所在。
江苏境内工程是东线的建设基础。1961年以来,江苏自主规划、建设、管理,建成了以运河为主通道,以河湖水网为脉络,以江都、淮安、泗阳、皂河等9级枢纽为台阶,以大小数千座工程为支点,融灌溉、航运、排涝、供水于一体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运河调水线路、新辟运西调水线路、新建扩建大型泵站14座,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以较小的建设投资,实现了较大的调水能力。可以说,江水北调工程,为东线工程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苏境内工程是东线的运行基础。江苏境内工程充分利用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的优势,沟通长江、淮河、沂沭泗三大水系,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三大湖泊。通过江淮沂沭泗来水和本地水源的统筹调度,形成灵活运行、高效协同的水资源配置体系。长江水通过9级泵站逐级提升,抬高40米送至微山湖,实现东线工程调水目标。可以说,江苏境内水利工程的统筹调度,为东线工程调水出省提供了坚强保障。
江苏境内工程是东线的发展基础。江苏境内工程效益涉及苏北地区4300万亩耕地、4000万人民群众。通过调水工程建设,省内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沿线水质持续向好,水环境容量逐年提升,运河航运条件得到改善,江苏境内工程已成为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东线一期工程运行8年来,已累计向山东调水47亿立方米,沿线河湖生态有效恢复,鲁北地区和胶东半岛水资源短缺局面有效缓解。可以说,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东线后续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力推进江苏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工作正处于充分发挥既有工程效益、扎实推进后续工程建设的关键期。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作的殷切期望,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水资源保护有力、水工程运行协同、水文化内涵丰富、水经济产出高效的世纪工程。
着力建设节约用水示范区。统筹本地水、外调水和地下水,合理规划沿线城市规模和产业布局,严格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加强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保障合理用水、抑制不合理用水。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和城市建设,严格节水产业准入,深化水价和水权改革,完善节水财税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覆盖全、标准高、执行严的用水定额体系,推动节水技术和节水工艺的创新与普及,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行动,提高新技术节水贡献率。
着力构筑生态文明新高地。实行更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加强沿线地区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生态化集聚改造,推行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循环用水,因地制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严格落实南水北调沿线地区水质保护责任,全面开展工业、生活、农业等污染源治理和沿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突出调水源头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巩固水源地达标建设成果,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大力推进水系连通、退圩还湖、生态清淤、滨河滨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合理确定沿线主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优化水工程运行,促进水体有序流动,恢复河湖生态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
着力打造文化呈现富集带。完善江淮明珠、淮河安澜等水利展示馆,融合水情教育基地、节水科普基地、水利风景区等载体,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历史见证物的收集、征藏与展示。统筹考虑功能实现和文化表达,丰富呈现方式和途径,让水利枢纽成为校外教育的重要选择,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普及水利文化知识,培育节水、护水、兴水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契合水韵江苏主题,常态化开放水利工程场所,引入文旅、研学机构参与展陈场馆,开展寻找大运河记忆系列活动,创作南水北调文化作品,提炼水利人文精神,传播水知识、讲述水故事。
着力形成服务发展新格局。推行管理标准化,加快自动化建设,探索建立智能远程控制模式,融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工程精准调度和优化运行。按照“属地管理、省界交水”规划思路,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新建工程和江水北调工程“统一调度、联合运行”机制,兼顾公益性和经营性特点,发挥政府保障托底与市场运作高效相结合的优势,为内河航运发展和粮食生产打牢基础,为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开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深入分析用水需求,合理确定调水规模,依托既有工程体系,充分发挥现有调蓄湖泊、输水河道和枢纽工程作用,深入比选线路布局、工程布置和管理模式,力争建设方案最优,为南水北调国家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摘编自《群众》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