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建设纪实
江苏省宝应县是中国荷藕之乡,因射阳湖镇的水泗荷园美名远扬。如今,射阳湖镇增添了一张新的“名片”——大溪河。作为里下河宝应地区的骨干河道,里下河洼地治理工程给饱经沧桑的大溪河带来重生,悠悠溪河变身柔美亮丽、生机勃发的“画廊”。站在桥上远眺,大溪河两岸田园阡陌,莳养着花草,依偎着亭台楼榭,“高柳繁阴槛可凭”在这里一览无遗,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
里下河洼地治理是江苏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的缩影。作为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项旨在治理洼地洪涝灾害、解决民生之忧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补齐短板,顶层设计探索系统治理新思路
江苏位于淮河流域下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便围绕淮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淮河洪灾减轻,但涝灾损失依然严重。
究其原因,这里地势低洼,每逢汛期,受淮河及骨干河道高水位顶托,分布在圩区、河流下游平原区、滨湖地带的洼地便因涝水排不出而变身“水乡泽国”。洪水过后,退水时间长,因洪致涝,因涝致贫,洼地百姓长期饱受水灾之苦,穷在水上,困在水上,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洼地不治,“穷根”不除。要达到补齐短板、改善民生的效果,江苏就不能再走单纯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的老路子,必须结合实际谋定而后动,探索系统治理新思路。
“系统治理,要有全面、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做支撑。畅通骨干引排河道,同时立足于河湖水系连通,进行河道和湖荡整治,构建能滞能排、调蓄自如的河道、湖泊、圩区连通水网,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显著提高,这毋庸置疑。”谈起治理思路,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蔡勇有着独到的见解,“但如何抓住全省实施洼地治理的机遇,在提升防洪保安能力的同时,提升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从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洼地治理工程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在满足防洪排涝水安全需求的同时,统筹兼顾水生态、水环境,为工程建设提供科“设计中,我们突破了传统防洪水利工程的构建模式,结合防洪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地方灌排需求的实用性、沿岸生态宜居的舒适性,将生态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实现了防洪、排涝、灌溉、生态等多种功能。”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锦霞说。
2019年8月19日,江苏正式将里下河洼地、黄墩湖地区、南四湖湖西三片洼地纳入治理范围,治理总面积约6277.8平方公里,涉及徐州、宿迁、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7个市18个县(市、区),工程概算总投资67.32亿元。江苏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建设洼地治理工程,是苏北地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江淮经济带建设的坚实载体,是流域广大群众的急切期盼,更是一项惠及苏北七市人民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着眼大局、为民谋利的初心,全力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工程建设动员会上,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海生掷地有声。
建管并重,质量至上匠心打造精品工程
10月底,兴化市下官河巾荡村边,横跨河道的巾荡大桥正在进行施工重建,高耸的打桩机隆隆作响,河对岸的桥墩已初露“真容”,这座连接巾荡村附近村民与兴化市区的纽带桥梁正加速成型。河边的绿色围挡内,一幅醒目的红色标语抓人眼球——“深化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在兴化境内,洼地整治设计的桥梁拆建有4座,来自江苏中源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许飞担任桥梁拆建工程总监。“工程开工后,项目部成立了质量领导小组,配备了质检员。在施工中也强化质量过程控制,严格落实‘三检制’、监理旁站、巡视与平行检测等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许飞说。
质量至上、创建优质工程,是江苏洼地治理工程的总体目标,建设管理必须跟得上、顶得起。但是,洼地治理工程总工期长达48个月,分5个年度完成,工程面广、量大、战线长。如何抓好建设管理,确保高质量推进洼地治理工程建设,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江苏省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建立了职责明确、协调有序的建管体制,确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1+7+18”建管模式:以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为协调机构,由7个设区市水利(水务)局协调管理,18个县(区、市)项目法人负责,有力保障了工程建管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还专门研发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法人及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能实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等信息,实现项目空间信息的可视化管理,项目建设信息的在线填报审核管理,项目进度、资金、质量、安全等信息的可视化监管分析,为未来的资金投入分配和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过程中,江苏省通过开展文明工地创建、“安全生产活动月”等活动,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督促参建各方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文明等建设管理水平。
徐州丰县湖西洼地治理工程施工Ⅰ标段现场,排涝泵站周屯站正在进行施工收尾工作。站在岸边向下游望去,拓宽的河道、工整的堤岸映入眼帘,虽已是初冬,栽植的护坡草皮仍绿意盎然。这一标段,获得了2019年度徐州市水利工程文明建设工地、江苏省水利工程文明建设工地称号。
“自开工建设以来,我们把工程建管与打造省级文明工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好、工程质量控制好、工程安全管理好、施工现场环境好’的项目管理目标。”据江苏华禹水利工程处的项目负责人仇培杰介绍,他们还专项编制了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手册,促进工程实现标准化管理。
效益初显,共享红利增进民生福祉
见识过大溪河当下的熠熠风采,很难想象她曾经的沧桑。
“大溪河是里下河宝应段的骨干河道,我们射阳湖镇号称里下河的‘锅底洼’,地势是里下河地区最低的地方,汛期行洪能力非常差,遇到大雨河道一天就能涨满。”大溪河畔的鹅村村支书胡安恒感触颇深,“今年经过治理后效果非常明显,汛期雨水下泄很快,我们的防洪压力减轻了不少。更为重要的是,大溪河也从以前的杂草丛生、坑塘遍布,变身为生态廊道。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收获感、幸福感是满满的。”
工程的实施大幅度提升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水环境也焕然一新,老百姓有了休闲的好去处。“我们祖辈都居住在大溪河边,以前出来散步要沿着公路走,现在可以沿着大溪河两岸的健身步道走,景色美心情也舒畅。”鹅村村民沈锦楼喜笑颜开。当地百姓口中的“行洪通道、生态廊道、旅游漫道、健身步道”,体现了大溪河的治理成效。
“痛点”变“亮点”、“乱点”变“景点”,尝到甜头的宝应县将继续结合镇村实际,把洼地治理大溪河段打造成集生态廊道、龙舟赛道、健身步道为一体的样板河道。未来,大溪河及两侧地区将成为射阳湖的重要生态廊道、复合功能完善以及亲水的高品质宜居空间,以水为媒,推动宝应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其实不仅是大溪河,在设计之初江苏省便决定重点在里下河洼地打造下官河、大溪河、马家荡三个生态河湖示范点,其他区域也按照打造生态工程的思路不断摸索。丰县湖西洼地区域多属于平原沙土区,水土极易流失,因此丰县对重点河段进行了生态治理,对河道滩面及大堤进行水土保持建设,保护河道治理成果,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综合效益。
“其实对洼地地区来说,解决了洪涝灾害,水就成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蔡勇一语中的,“我们有很好的资源,比如兴化垛田和菜花旅游、宝应莲藕产业等。如果能够充分发掘水资源的生态优势,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新模式,促进生态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形成集垛田种植、农业观光、湿地垂钓、生态文明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旅游体系,就能拉动地方经济,为当地民众创业致富提供机会。”
乘风好破浪,治水为民生。随着项目稳步推进,一张张“施工图”将不断化为“实景图”,洼地治理工程带来的民生效益也将持续发力,未来可期。江淮大地上,起源于平原洼地治理,一个事关苏北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幸福的民生高地正逐渐显现。
作者: 张瑜洪 朱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