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 做好“世界级湖区”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0-01-06 12:39:10 浏览次数:

日前,苏州《“东方水城”的嬗变之路——江苏苏州市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 推动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实践》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供广大党员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工作中学习使用。苏州河湖长制改革工作成效不仅成为全国样板,也得到了苏州百姓的认可,成为百姓关注和点赞的一项民生实事。

2017年以来,面对“散乱污”产业众多、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状况,苏州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逐河逐湖设立党政河长湖长,建立河湖长牵头、河道主官为“纽带”的“交办、督办、会办、查办”工作机制和跨省界“联合河长制”,编制实施一河(湖)一策、一事一办清单,全力打造生态美丽河湖。打响了一场规模和力度空前的治水攻坚战,以水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治水,是民意的呼唤,更是时代的担当。近3年来,苏州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东方水城”再现清澈秀美河湖景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全面治河

逐河逐湖设立党政河长湖长,实现“有人管”

苏州下决心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工作,源于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强烈需求。

苏州市地处太湖下游,境内湖泊353个、河流2万多条,水域面积3205平方公里。在以往的发展模式下,苏州市出现了开发与保护失衡的局面,人水争地矛盾凸显,侵占河湖、超标排污现象突出。201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达峰值14亿吨,河湖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积累,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群众反映非常强烈;2016年排查出全市黑臭水体932个,2017年排查出全市河湖岸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369个。

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粗放发展模式。在黑臭河、垃圾河、牛奶河两岸,往往都是低小散、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以张家港市大新镇的镇级河道北横套为例。在河湖长制推行前,北横套沿线违建鳞次栉比,私搭乱建、污水直排比比皆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陷入困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张家港市三级河长加强联动、协力推进,了解实情、分析症结、研究对策,逐个问题解决落实。刚开始,群众对河道“沿岸空出5米”的清理整治方案存在较大抵触情绪,村级河长到村民家中开展“三会三解”,即民情恳谈会、政策解读会、矛盾化解会。针对一户80岁老夫妻的屋棚拆除问题,村级河长十多次登门沟通,用真心化解老人顾虑,最终获得理解支持。如今,大新镇北横套河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美丽乡村、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改革为抓手,逐河逐湖设立党政河长湖长,实现“有人管”。通过以上率下,层层落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全市5106名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巡河巡湖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工作部署会、督办会、明查暗访多种形式,完成“一事一办”工作任务清单2.5万份,完成市级河长湖长交办事项426件,完成巡检平台反馈问题整改4943个。苏州严格落实河长制履职标准化、培训常态化、考核制度化,截至目前,对履职不到位的12名镇级总河长、10名镇级河长、20名村级河长进行通报批评。

全面攻坚

创新建立跨省界“联合河 长制”,实现“合力管”

修复一条河流,建成一条绿道,修成数个生态公园……这些年,苏州治水带来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让各地百姓欢喜不已。

苏州市处于河网区,跨省市河湖众多。如何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同治,助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2018年以来,昆山市、吴江区陆续和上海签订共治联动机制,打破了省级行政区域的束缚,建立起互通信息、联合执法、会商交流、协调处理、监督落实的合作机制,实现治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缝对接,携手共治边界河湖。

建立“联合河长制”以来,一批存在多年的跨界河湖治理难题得到迅速解决。吴江区桃源镇、盛泽镇分别与嘉兴秀洲区新塍、王江泾两镇接壤,水系互通,由于航道、河道的特殊性及过境线较长,导致日常保洁工作量巨大。2018年2月,吴江、秀洲建立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并设立联防联治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每月相互通报检测信息,明确各自水环境保洁责任区域。交界河道水葫芦、垃圾问题迎刃而解。2018年3月28日,吴江区河道管理处,盛泽、桃源水利站工作人员与秀洲区治水办工作人员首次开展跨省联合巡河行动,共同巡查双方交接水域澜溪塘、新塍塘,秀洲与吴江跨省两地的治水联防联治机制正式运行。2018年6月,吴江区和秀洲区签订清溪河联合治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1亿元,同步开展清淤疏浚,短短几个月,沉积40多年的河道淤泥得以清除。

这是一段宝贵而辉煌的历程。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以来,上下游衔接更加紧密,京杭大运河全域纳入长效保洁,左右岸联动更加顺畅,高质量推进长江、太湖、阳澄湖、七浦塘、望虞河及支流水岸同治攻坚行动,入长江支流水质达到Ⅲ类,张家港市打造长江“最美江湾”;完成1326个市级“两违”专项整治,41个省级“三乱”整治销号,61个长江干流岸线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常熟市率先完成全部市级“两违”整治;2018年,苏州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河湖长工作体系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全市改建、扩建、新建污水厂10座、提标改造20座、建设生态尾水湿地7座,太仓市打造农户家门口的生活污水治理“神奇公园”;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契机,苏州市吴江区与嘉兴市秀洲区率先实行“跨界治水”,苏州与无锡建立“联合河长制”,全市456条交界河湖“一河一湖一策”制定等工作有序开展。

全面见效

奋力打造生态美丽河湖,实现“管得好”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目的就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优美生态环境产品。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是苏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改革工作的核心目标。从打造生态美丽河湖开始,苏州各地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来到治水后的昆山锦溪镇明镜荡,最为惊艳的,就是总长近20公里的环湖廊道,这条贯通了澄湖、明镜荡、长白荡的生态廊道,拓展了河湖生态空间,也为锦溪镇发展带来了机遇。2017年,昆山投入1.6亿元实施“退塘还湖”综合整治工程,在鱼塘围网拆除,沿湖景观廊道建成后,湖荡纵横的水运优势显现,发达的农业、手工业以及锦溪自吴越春秋即兴盛的烧窑制砖业,使得当地的建筑形态极富个性,大多数居民因水而筑,临水而居,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资源完美呈现,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卖点”,促进了当地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业。目前景区正在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将“古镇”与“湿地”、“人文”与“生态”完美融合到生态旅游当中。

面对水污染防治这场难打的攻坚战,苏州各地正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全力以赴抓落实,形成了全民共参与的良好局面,以铁军精神攻坚克难,誓夺治水全面胜利。

2019年全市共淘汰低端低效产能整治企业(作坊)1819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阳澄湖生态湿地修复工程,2019年修复湿地面积368.6万平方米,阳澄湖70多公里的生态美丽湖岸初具形态;长江苏州段沿岸共新增生态景观防护林带7616.8亩,规模全省第一,新建或改造村庄绿化4个,实施森林质量提升2560亩,着力打造“成带成网”、应绿尽绿的长江生态防护林绿色长廊。2019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11月底,全市16个国考、50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87.5%、86%,同比上年提高18.8、12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42条入江支流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1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苏州古城区水质优良,监测断面总磷均达到Ⅲ类水标准,生态良好的城市形象呈现给市民与游客。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建设评估验收,正式成为苏州市第六个国家湿地公园。新增受保护湿地面积2.2万亩,太湖湖滨湿地已持续多年发现小天鹅。全市初步建成生态美丽河湖样板205个,越来越多的幸福河湖成为人们的生活休闲场所。

厚植绿色家底,再创火红年代。我们看到,全市各地都结合区域实际,不断丰富着“生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内涵。2020年,苏州将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做好“世界级湖区”这篇大文章,让“生态美丽幸福河湖”成为诗画苏州最美的生态底色。(供稿:苏州市水务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