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构建现代水利体系 书写人水和谐华章
发布日期:2019-09-11 17:12:31 浏览次数:

一道道灌渠纵横交错、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股股清泉进村入户、一座座闸站守卫安澜……

70年,盐城水利投入大幅增长,可持续治水思路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速转变,人水和谐理念深入人心,水利事业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盐阜大地唱响着盛世治水的最强音。

70年,盐城先后掀起多次较大规模的治水高潮。平地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拓浚了“四大港”、修建了挡潮闸、加固了沿海堤防、建成了通榆河、淮河入海水道和城市防洪……,水利利器为“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安澜”构筑了坚强的堡垒。

70年,沧海桑田,风雨如歌,盐城水利人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新时期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用拼搏、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赞歌。

70年,弹指一挥间,点点滴滴的历史见证汇集成涓涓细流,诉说着昨天的故事。越来越多的水利项目服务着社会发展,铸造着明天的辉煌。“河海安澜、江淮并济、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人水和谐、景美文昌”的美好愿景渐行渐近,描绘着“产业新盐城、开放新盐城、生态新盐城、幸福新盐城”的美丽华章。

抢机遇重实干

治水兴水成效喜人

水利是国家的命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民生大事。

盐城地处淮河入海尾闾、里下河腹部水网地区,素有“洪水走廊”和“锅底洼”之称,易受洪、涝、旱、渍、台潮等多种自然灾害袭击。

新中国成立后,盐城的治水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勤劳智慧的盐阜儿女“除水害、兴水利”,用心血和汗水,东御潮卤,西驯洪水,开河建闸,发展水利。经过努力和发展,该市防洪、排涝、灌溉、挡潮、降渍等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

1956年5月建成的射阳河闸,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淮河治理序幕工程,素有“江苏沿海第一闸”之称。建闸60多年来,累计开关闸1.9万余潮次,排水2520多亿立方米,工程挡潮御卤、蓄淡灌溉、防洪排涝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河闸2012年通过水利部考核验收,成为苏北市县首家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1993年9月开工、2002年建成通水的通榆河中段工程,是新中国建立后盐城水利史上跨时最长的重点工程。它对苏北供水、灌溉、排涝、航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苏北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和保障。

1999年1月开工、2003年6月26日全线建成通水的淮河入海水道结束了黄河南侵夺淮后,淮河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有力保障了盐城防洪安全。

……

近年来,盐城市依托大规模水利建设形成的防洪抗旱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先后抗御了多次台风高潮袭击和特大干旱,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十五”期间,盐城市完成水利投资36.5亿元,是“七五”“八五”“九五”投资总和的1.06倍。“十一五”期间,盐城市完成水利投资82亿元,是“十五”的近3倍。“十二五”期间,盐城市完成水利投资214.62亿元,是“十一五”水利投资的2.6倍。“十三五”期间,盐城市水利发展计划总投资约295.5亿元……在盐城市水利局总工程师仲跃眼中,这一串串几何级增长的数据不仅是盐城水利投入建设的逐步增加,更是盐城水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最好见证。

夯基础补短板

建设硕果润泽百姓

据统计,1983年至2005年,23个年份中,盐城13个年份有涝,9个年份有旱,4个年份有风暴潮。其中全局性大涝2年,局地性大涝5年,全局性大旱3年。风暴潮往往同时引发洪涝灾害,完全风调雨顺的年份几乎没有,相对平稳的5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为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盐城市在国家、省的关心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补齐补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短板。全市实施了系列农村水利、城市水利、沿海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防洪保安工程体系逐步完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骨干河道堤防、海堤3500多公里,大中型水闸50多座、大中型抽水站40多座,小型闸站等建筑物12000多座。

城市水利建设从无到有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前,每当发生洪涝,市民戏称坐在家里“看海”。2006年汛后,盐城仅用两年时间,建成了63项城市防洪工程,形成封闭包围圈,盐城市区主城区防洪、排涝标准分别提高到50年和10年一遇,结束了不设防的历史。该市还持续加大“提标扩围”建设投入,不断提高城市防洪保障水平。与此同时,各县县城也抓紧建设防洪大包围工程体系,防洪标准均达20年至50年一遇。

沿海水利建设高潮迭起。盐城市紧紧围绕沿海大开发对防洪和水资源的保障要求,全方位做好沿海水利工作。一方面,启动实施了沿海挡潮工程建设,建成了442公里的一线当家标准海堤,达到抗50年一遇加10级风浪的防潮标准。另一方面,按照“两河引水、三线输水”的工程布局,疏浚整治了连接沿海港城、港区的河道14条,下迁王港闸、竹港闸、川东港闸、滨海闸等,有效地保障沿海开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盐城是农业大市,也是粮食大市,农村水利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盐城市大力实施“水富民”工程,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已建成圩区866个,加修加固圩堤9096公里,修建泵站14380座,圩口闸7513座,修建防渗渠道8707公里。全市共有四大灌区,注册成立农业用水协会156家,响水县三新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东台市东里圩农民灌排协会先后获评“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6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8,农业用水保证率达85%以上。

城乡河道整治引得清流徐徐归。从2003年开始,盐城市积极开展以河道疏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环境整治,畅通水系,改善水质;2014年起,盐城市提档升级,启动实施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投入25.6亿元,整治4.08万条河道;2018年,盐城市持续发力,实施全市农村河道生态治理“三年行动”,已投入资金9.19亿元,疏浚土方8694万方,建成199条生态示范河道,打造完成5条清洁小流域,积极探索“五位一体”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受到了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整治后的河道凸显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效益,成为城乡亮丽风景线,央视新闻联播也给予了报道。

抓改革转机制

绿色发展释放红利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盐城市始终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开展了国家生态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系列试点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构筑生态盐城美丽家园。

“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中央发出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最强号令。盐城市在江苏省率先实行“河长+警长”双长并举管理模式。从市级到村级,全市8369名河长和1154名警长上岗履职,“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竿子插到底,全面动员,层层织密压实河湖责任链,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面、独特生动”的护河大网,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河湖保护和治理新路子。

该市深入推进“三治三化”“263”专项整治、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该市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突出河道垃圾清理、工业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港口码头和船舶污染防治等重点,综合施策、源头治理,集中整治、整体发力,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如今,在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的总体布局中,盐城市通过河湖长制加速打造更洁净、更健康、更美丽的盐城河湖好风光,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碧水绕瓢城,生态美如画。2014年,盐城市启动开展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实施了六大体系建设、八项重点内容和十大示范项目,全方位打造“一核、一轴、一带、三片、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走出一条沿海平原水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

通过三年建设试点,盐城市预期目标全面实现。70余项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完成,试点建设投资达16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22%,初步形成了沿海平原水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同时,有效倒逼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7年,盐城首次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2018年6月29日,盐城市以93.2的高分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12月20日,盐城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行政验收。这意味着,盐城已高标准完成各项试点建设内容,正式拿到含金量极高的国字牌,增添了一枚亮丽的城市名片。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显著。近年来,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试点先行,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改革面积779.5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76.3%。其中,阜宁县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废黄河高亢地区富民的重要利器,有效解决了废黄河高亢地水源问题,走在全省水利系统前列。省水利厅印发专期简报在全省推广。阜宁县多次代表江苏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经验做法,还承办了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场会。

股股清泉润心田。为解决和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保障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盐城市从2004年开始,先后启动实施两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共解决不安全饮水总人口506万人,2015基本实现了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

为了“兜住”稳稳的幸福,盐城市于2016年底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计划到2020年完成投资12.6亿元。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07亿元,受益人口达475.1万人。

严制度强法治

建设管理同步提升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卓有成效。盐城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水资源管理年度目标纳入市、县政府考核内容,严格考评奖惩,在全省率先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严格水资源“双控”管理,大力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和水源地建设。“十三五”以来,盐城市万元GDP用水量已下降23%,完成县城以上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地下水水位年平均回升0.7米,超采红线区域全面消失。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盐城市水利系统在江苏省水利行业率先实行代建制,此举收到了明显成效,实行代建制的盐城市运东套闸除险加固工程荣获2017~2018年度大禹奖。加强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五项制度”管理,从1998年开始,凡50万元以上的水利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率达100%。加强河湖工程管理。截至目前,盐城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2个、省一级12个、省二级10个、省三级14个,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加强河湖空间管控,全市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累计完成9326公里,内作业任务全部完成,东台市在全省率先组织验收。打造水美乡村145个,大纵湖、射阳河闸入选江苏最美水地标。

新思路催生大转变,依法治水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盐城市水利系统始终按照“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思路,通过不断探索和发展,依法治水工作迈出了新步伐。目前,全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和水法规体系。新《水法》实施后,编制或修订了57个规范性文件。盐城市扎实推进水利“放管服”工作,启动涉水行政审批快速通道,不见面审批事项比例提高到100%。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2002年以来水行政执法巡查覆盖率达95%以上,查处水事案件926起,结案率100%;调处水事纠纷23起。由于成绩突出,盐城市水利局被表彰为全省“2001-2005”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盐城市结合绿色湿地文化、白色海盐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红色铁军文化的四色文化,开展水文化遗迹保护、海盐历史文化挖掘、水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湿地文化弘扬等水文化建设,传承和培育治水、节水、护水文化。在射阳河闸打造了水文化教育基地,通过设置闸史陈列室、《射阳河闸赋》碑、老闸门雕塑、水文化主题园等载体,宣传盐城治水文化。开展草堰古镇、范堤古十八闸等历史遗迹与古代水利建筑遗迹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同时,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全市建成4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440家节水型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节水护水活动397次,为弘扬水文化注入强劲的内驱力。

水利党建工程喜结硕果。盐城市水利系统以党建统揽全局,建好党政人才、专技人才、技能人才三支水利队伍,统筹推进党建、党风廉政建设、阵地建设等品牌创建。市射阳河闸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被江苏省委组织部评为省一级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被盐城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治理基层“微腐败”,确保工程建起来、形象树起来。传承工匠之道,构筑人才高地,积极探索提升系统职工技能的新路径,组建以劳模、名师牵头的创新团队3个,人数达到36人,其中在册名师12人。工作室先后被表彰为盐城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盐城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水利部首席技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中1人被授予“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2人入选首届“江苏工匠”,多人在全省水利系统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中斩获第一名,在2018年江苏省水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团体第一名……一项项纪录不断刷新,一项项殊荣接踵而来,彰显着盐城水利人不懈奋斗、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利工作,盐城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德智表示,全市水利部门将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围绕“六大水利”,加快推进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水富民和水利党建工程,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以水利人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回眸历史,盐城水利人步履铿锵,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展望未来,盐城水利人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在走好“两海两绿”路径、建设“四个新盐城”的新征程上乘风破浪、阔步前行。(供稿:盐城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