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仅去年,“大型水力机组数字化智能化安全运行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种整合泵站工程管理的联动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管理处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各类发明专利5个、实用专利4个……
建机制、搭台子,营造全员创新氛围
管理处专门成立管理处科技委员会,邀请省水利厅和河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担任特邀顾问,与单位专家委员共同指导全处科技活动,为管理处科技发展指明方向,积极推动技术交流。不定期召开专题讨论会议,组织课题组讨论在课题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根据各类课题特点,总结提炼典型做法,提供创新思路,推动协作互动。
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管理处制定了《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方法,制定激励措施,每月底汇总通报相关进度,在年终对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保障课题完成质量,提高职工科技创新工作热情。基层职工为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九项小发明小改造,积极开拓思路,自己动手设计、改进、试验,完成各类工具小物改造。目前已有七项完成实物制作进行总结,将根据定位或申请专利或参与“五小”评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压担子、架梯子,强化科技人才培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创新发展重在人,管理处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交流。在横向上,与省水科院、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合作掌握先进前沿技术,实现管理处科技发展与时俱进。与河海大学合作完成的“大型水力机组数字化智能化安全运行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与应用”是总结管理处多年来泵站运行工作经验,利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泵站管理方式,首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水力机组故障诊断,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水力机组故障诊断方法。这项研究对保障泵站和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纵向上,大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由科技委委员牵头,组建本地科研课题组,单位职工全权参与,发挥技术骨干力量,形成从上至下的科研分支,充分激发职工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管理处泵站技师工作室,就是科研课题组的一个缩影,工作室的三位“师傅”,不仅本人获得过技术能手、创新能手、“111人才工程”高技能培养对象等多项荣誉,他们还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利用业余时间在工作室带领青年职工搞创新搞发明。2017年泵站技师工作室申报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四项,是管理处创新产出的生力军。
转思路、谋突破,提升科研贡献率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高阶进程,不仅要高屋建瓴,而且要切中肯綮,突破关键环节。管理处针对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基础上,打破有需求—建系统的传统建设思路,从建立全面互联互通的水联网着手,与合作单位多次深入单位各层面开展调研,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智慧船闸”建设,完成高港船闸电子收费信息系统和闸口自动抓拍系统,实现船闸“不见面服务”,所有过闸、缴费手续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大大地提高了过闸效率。这一做法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船民好评,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
管理处注重课题研究,按照厅党组工作部署,结合引江河“智慧、安全、法制、生态、环境”方面发展,梳理出36项创新研究课题,涉及理论研究、实用发明、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等相关内容。“我们通常把科技创新连在一起说,实际上,创新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科技只是创新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除了科技创新,我们的创新课题还涵盖了风景区建设、多样化教育培训、廉洁风险防控等人文、党建方面的管理创新。”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张加雪介绍道,研究课题种类多样、层次丰富,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单位建设,助力“四高”引江河建设。(供稿: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 王昕炜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